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暴風少年 (Standing Tall)

44
影片: 《暴風少年》(Standing Tall)
導演: 艾曼紐貝歌 (Emmanuelle Bercot)
日期: 27/11/15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4

《暴風少年》寫實感很強,有點讓我想到戴丹兄弟的電影。一個從小已經反叛失控的男孩,活在單親家庭,母親有毒癮。男孩的成長很艱苦,不斷亂撞,不斷闖禍,內心本不壞卻害得身邊的人受傷。即使被送到寄讓家庭送到男童院,也未能改過自身。

我最喜歡是片中沒有要政治正確的立場,亦沒有對角色加以批判,甚至乎到最後也未能替男孩找到解決方案,成年人的想法與方案反而往往是不切實際。欠缺父愛,可能是反叛的原因。因此當他要成為人父,終於讓他找到自我的覺醒,終於成長起來。 

評分: 7.5分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百日告別 (Zinnia Flower)

43
影片: 《百日告別》(Zinnia Flower)
導演: 林書宇 (Tom Shu-Yu Lin)
日期: 20/11/15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4

先後幾部不俗的華語電影,   《山河故人》、《 哪一天我們會飛》與《百日告別》,正好兩岸三地各佔一部。 《百日告別》應該是三部中最細膩動人的一部。

電影中的剪接與劇本特別出色。林嘉欣與石頭飾演的兩個未亡人,透過平行剪接把兩段故事交織起來。當中平行剪接的運用製造了不少時空的錯摸,像兩人分別在床上的對接,把兩人的空間與感覺混淆起來。劇本創作簡單但窩心。我喜歡這部電影的結構,因同一件意外事件,引發兩段平行故事。而你以為這兩個失落的人會走在一起,卻原來兩人只是輕輕的遇上。當中的伏筆與呼應,也細膩感人。蜜月旅行一段最出色,有強烈的悲與喜的反差,亦說出了影片的重心。究竟人的感情是否就如那美食之旅的行程,隨著旅途完結而結束?我們是否要學懂放下?百日過後是否就可以忘掉哀痛?另外,除了剪接與劇本,聲音設計也值得欣賞,像雨聲與音樂的運用。

想起另一部台灣電影《父後七日》,都是關於悼念亡人。似乎台灣人比香港人更著重身後事的儀式。影片中亦提出對基督教的質問,基督教認為凡事皆有安排,但對於失去至愛的不幸者來說是否就是慰藉?相比起來,佛教教人學懂放下,似乎是更讓人釋懷。

評分: 7.5分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007:鬼影帝國 (SPECTRE)

42
影片: 《007:鬼影帝國》(SPECTRE)
導演: 森文迪斯 (Sam Mendes)
日期: 13/11/15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4

對占士邦這樣的荷理活blockbuster電影,本是不應抱太大期待。但幾部占士邦電影,像上一集,都讓人驚喜,令人心有期望。可惜 《007:鬼影帝國》卻承接不了上集的優勢。

今集劇情跟早前的《職業特工隊:叛逆帝國》相似,也是隊中出現內鬼,引致解散、孤立,要隻身處理一連串危機。《職業特工隊:叛逆帝國》也不算出色,不過想比之下,《007:鬼影帝國》更令人失望。劇情欠驚喜,節奏欠緊湊,刺激感欠奉,是主要的敗筆。而且不乏犯駁,像占士邦的行動一直被監視,為何卻一直行動自如。 又如占士邦被受酷刑之後,卻完全沒有做成絲毫傷害。

片中借現今人活在被監視的世界融入故事,不過沒有驚世的喻意。以森文迪斯的電影來說,這是失色的一部。

評分: 6.5分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哪一天我們會飛 (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41
影片: 《哪一天我們會飛》(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導演: 黃修平 (Adam Wong Sau Ping)
日期: 10/11/15
影院: 葵芳百老匯
座位: G2

我一直也很喜歡黃修平導演的電影,因為他電影中總有追夢的元素。不過,主流觀眾都喜歡的《狂舞派》,我則是覺得最不喜歡的一部,覺得太庸俗太陳腔濫調,抓不著那份青春。可幸的是,《哪一天我們會飛》再燃起那份青春之火。

雖然以感情為主線,但三人的感情線設計沒有太大驚喜。不過當中點出了欠缺溝通是感情最大的問題。彭盛華可以跟客戶有良好溝通,卻與老婆說不到兩句。背後原因是遺忘了,遺忘了從前相愛的原因,正如我們把夢想遺忘了一樣。

一個想飛的夢,其實可以是各人心中的夢。片中透過少年與成年人兩個時空的平行剪接,交織出一個成長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人對夢想的放棄、堅持、失落、憧憬等。我看得有點心酸。我想每個人年少時都曾經為夢想堅持,但隨著年紀長大,生活迫人,有幾多人能像蘇博文一樣無懼地實現夢想?新一代的生活條件應該好了,但導演覺得他們卻沒有了夢想,被框架與規條規範著。《哪一天我們會飛》還輕輕帶著一點對回歸前香港的懷緬,墳場一幕更讓人想起陳果的《香港製造》。不過只是懷緬沒有用,我們要努力把理想實現。

評分: 7分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山河故人 (Mountains May Depart)

40
影片: 《山河故人》(Mountains May Depart)
導演: 賈樟柯 (Jia Zhangke)
日期: 6/11/15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F4

《三峽好人》《二十四城記》後, 再次觸及城市變遷的題材.

人河故人, 人面全非. 人似乎更是《山河故人》的主題, 當中包括親情, 愛情與友情, 像濤, 梁子與晉生的祖與占三人行、濤與父親及兒子DOLLAR、DOLLAR與父親及中文老師MIA等。另外,亦著重家或根的主題,如濤不願離開汾陽、梁子患病要回鄉治病、晉生在澳洲卻心想著中國、MIA記掛在香港、DOLLAR一直保留著汾陽家的鑰匙。另外,DOLLAR對MIA帶著戀母的愛情,或是對母愛的渴望,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尋根/尋回母體的表現。

主題歌曲《珍重》的運用多變細緻, 有畫內音 (濤父電器店, DOLLAR的中文課) , 畫外音(濤在汾陽街上), 甚至是畫外音轉畫內音(濤與DOLLAR在火車上). MIA說愛是CARING, 正正與《珍重》呼應。
而我更喜歡影像上細膩的伏筆處理。

《山河故人》並非我最喜歡賈樟柯的電影,但片中設計,可能是最細緻與用心的一部。

評分: 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