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A Real Pain

2

影片: A Real Pain
導演: Jesse Eisenberg
日期: 10/1/25
影院: Odeon Wimbledon
座位: F13

由Jesse Eisenberg自編自導自演,講述兩個來自美國的猶太人後裔David與Benjamin,回到波蘭尋找祖母的故居,走過當年二次大戰的遺址,讓他們有一次重新認識審視自己的機會。

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兩個處理。在二次大戰令很多猶太人失去生命、失去家人。而在戲中的一段深度遊,看著主角們走訪波蘭戰時的那些地點,尤其是集中營,過程沒有特別的渲染,卻令觀眾淡淡地感受到那份沉重。另一方面,兩個表兄弟角色,一個理性穩重內向,一個多愁善感大情大性。戲劇上是個有趣的對比組合,但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作者自己內心理性與感性的兩面投射。兩者的矛盾與補足,正正是作者的內心世界。

這套半公路電影,這次尋根的靈性之旅,沒有當頭棒喝的覺悟,但情節間卻讓人細細思考。越是輕,卻越感受到痛。就如片尾一幕,Benjamin一個人坐在機場大堂,細看著思考著四周的人生百態一樣。

評分: 7.5


2025年1月9日 星期四

此刻的我們 (We Live in Time)

1

影片: 《此刻的我們》(We Live in Time)
導演: 約翰克勞利 (John Crowley)
日期: 8/1/25
影院: Odeon Wimbledon
座位: F13

男主角Tobias正面對失婚,因交通意外遇上女主廚Almut。兩人似是一拍即合,但這場感情卻遇上一次又一次的考驗。

這部電影的劇情其實簡單,就是拍出男女愛情的日常,有喜有悲。而男女主角演得自然流露,令影片加添了浪漫愛情的味道。不過,角色本身寫得有點單薄。Almut相對寫得較完整,但Tobias則應該再深入一點描寫他的內心或過去。而全片最值得考慮的,是應否要用時空跳躍的剪接方法去敘事。此方法是想呈現一種類似回憶片段的狀態,但在片裡,段落與段落之間卻未能產生任何對比或是呼應的效果,相對起來反而破壞了建立戲劇與情緒的連貫性。

全片的重心是提出生命是有限,唯有愛是無限。面對著將來未知的困難與變數,我們要學會活在當下。最後結尾,一家人去溜冰是聰明的一幕,解開了女主角的心鎖,但若果她能展示一下幾步花式溜冰,呼應她的過去,更會是美麗的完結。

評分: 7.5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2024年我最喜愛電影

 以下是2024年我最喜愛電影,排名不分先後。

影片: 《不丹沒有槍》(The Monk and the Gun)
導演: 巴禾才寧多治(Pawo Choyning Dorji)
短評: 故事簡單純樸,但卻拍得細膩,以幽默妙趣的手法表達導對不丹家政治轉變的看法。

影片: 《阿諾拉》(Anora)
導演: 辛貝克 (Sean Baker)
短評: 充滿驚喜,在荒誕瘋狂與寫實之間,表達對社會的控訴。

影片: 《完美物質》(The Substance)
導演: 歌拉莉花潔 (Coralie Fargeat)
短評: 集科幻、驚慄、批判等元素於一身,創意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影片: 《狗陣》(Black Dog)
導演: 管虎 (Guan Hu)
短評: 充滿黑色諷刺,展現城市發展下被遺忘了的一群,拍出了對時代變遷的一個記錄與控訴。

影片: 《全謊位登月》(Fly Me to the Moon)
導演: 格伯蘭特 (Greg Berlanti)
短評: 近年難得一見出色的浪漫愛情喜劇。

影片: There's Still Tomorrow
導演: Paola Cortellesi
短評: 重現意大利寫實主義風格,結局讓人驚喜。


影片: 《落葉》(Fallen Leaves)
導演: 雅基郭利斯馬基 (Aki Kaurismäki)
短評: 帶點黑色荒誕,但卻又浪漫動人的電影。

影片: Robot Dreams
導演: Pablo Berger
短評: 絕對是今年最佳動畫,甚至是最佳電影,簡單的故事,強烈的訊息,拍得窩心動人。


影片: 《沙丘瀚戰:第二章》(Dune: Part Two)
導演: 丹尼斯維爾諾夫 (Denis Villeneuve)
短評: 拍得比第一章出色,製作充滿水準,是部史詩科幻佳作。

影片: 《滯留生》(The Holdover)
導演: 亞歷山大比恩 (Alexander Payne)
短評: 簡單而窩心的心靈雞湯作品,洋溢溫情暖意。


影片: 《特權樂園》(The Zone of Interest)
導演: 祖納芬基里沙 (Jonathan Glazer)
短評: 以一個創新的角度,表現主義的風格,去探討二次大戰集中營的議題。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狂獸獵人格力文 (Kraven The Hunter)

69

影片: 《狂獸獵人格力文》(Kraven The Hunter)
導演: J. C. 贊多 (J.C. Chandor)
日期: 13/12/24
影院: Odeon Wimbledon
座位: H6

格力文自幼被父親訓練成強悍的性格,而亦因意外,獲得如野獸般的體力與觸覺。本來隱居森林中的他,因弟弟被綁架,而決定找出幕後主腦,救回弟弟。

《狂獸獵人格力文》在動作場面處理上還可以,多場追捕都算有緊張刺激,不過最後一場與犀牛人決鬥是簡單了點。但全片最大問題是劇本上的缺憾,導致敘事與剪接出現問題。片中不時有些沒頭沒尾的段落,被硬生生的剪接起來。其實整個故事最值得發揮是格力文與父親的矛盾關係,當中的愛恨矛盾其實比與反派的仇恨更複雜,可惜戲裡卻未有加以發揮。女主角身分其實亦有點神秘,但片中的描寫卻有點含糊其詞。

據說這為Sony蜘蛛俠反派系列的最後一部電影,只可惜它未有吸取之前幾部失敗作品的教訓,跟觀眾期望仍有距離,唯一是它至少比《魔比煞》拍得好。

評分: 6.5


2024年12月7日 星期六

魔海奇緣 2 (Moana 2)

68

影片: 《魔海奇緣 2》(Moana 2)
導演: Jason Hand, Dana Ledoux Miller, David G. Derr
日期: 7/12/24
影院: Odeon Wimbledon
座位: E9

在上集過後數年,成長了Moana,跟著祖先的線索,希望在大海找到其他部落。於是她再次聯同她的好友Maui,展開新一次海洋冒險。

今集的《魔海奇緣 2》,我覺得是沒有太大驚喜。今集跟上集一樣都是海洋歷險,而過程亦是類同,魔法場面亦熟口熟面,較有趣是Moana與身手靈敏的椰子族交鋒。Moana是長大了, 但戲中沒有因此去描寫她的心理轉變,亦欠缺能與她產生火花的角色。好友Maui只是不斷地飛來飛去,施展魔法,或許可以多著墨他與多年不見的Moana之間友情關係。

《魔海奇緣 2》仍是有一份輕鬆幽默感,但在娛樂性來說只是普普通通。結尾舖排了下集的伏線,但下集必需要更努力更精彩才能再吸引觀眾

評分: 6.5

2024年12月1日 星期日

魔法壞女巫 (Wicked)

67

影片: 《魔法壞女巫》(Wicked)
導演: 朱浩偉 (Jon M. Chu)
日期: 1/12/24
影院: Odeon Wimbledon
座位: C9

改編自同名音樂劇,劇情是《綠野仙蹤》前傳,在奧茲國的魔法學校,來了對學習魔法充滿熱誠的Glinda以及擁有神秘魔法的綠女巫Elphaba。兩人都希望見到奧茲國國王以達成願望,卻揭開了奧茲國的秘密。

整部電影最出色是音樂舞蹈設計,多場表演很有音樂與節奏感,令人眼前一亮。但在音樂舞蹈之間的劇情,則有點零碎鬆散。以三個小時的電影長度來說,有點拖得太慢太長。其實戲劇中涉及包容多元種族及文化,以及平權等議題,但電影未有深入發揮箇中矛盾。而幾個主要角色的描寫亦應該可以再立體,再多點補充他們的背景等。可幸是Ariana Grande演出的Glinda一角非常搶眼突出,充滿喜劇感,算是全片的亮點,與綠女巫Elphaba構成有趣組合。

若單從欣賞歌舞角度來說,《魔法壞女巫》是熱鬧生動,合格有餘,但平淡的劇情則難免讓人感到沉悶。不過故事還未完結,結局是留到下集分曉,未知下集會否拍得更出色。

評分: 7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教宗選戰 (Conclave)

66

影片: 《教宗選戰》(Conclave)
導演: 愛德華伯格 (Edward Berger)
日期: 29/11/24
影院: Odeon Wimbledon
座位: F9

教宗突然離逝,教廷要選出繼位人。這種本是神聖的選舉,卻成了政治人性醜聞之間的角力。究竟誰會成為下任教宗?

這部《教宗選戰》,絕對拍得實而不華。戲劇上展現出劇力,尤其是透過這場選舉,表現出政治、信念、人性等矛盾。而面對著各種不同危機,不同的壓力,主角如何低調地逐一化解,拍出張力與戲味。幾場的投票過程,峰迴路轉,令人驚喜。另外,片中的攝影,剪接與燈光設計都出色,把神聖的教堂拍出不少象徵意義,像投票一刻的屋頂爆炸,又或是陽光從炸開的屋頂照進來的啟示等,都有心思。

這場應是全球關注的事件,有趣的是全片卻只聚焦於梵諦岡教廷內,令觀眾的注意力沒有被分散。到了片尾,亦沒有說教式的結論,而是聰明地留白,讓人細思教宗選舉,以至宗教的目的。

評分: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