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東京部落(Tokyo!)

70

影片: 《東京部落》(Tokyo!)
導演: 米高歌治、路易卡拉克斯 、奉俊昊
日期: 30/12/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H5

《室內擺設》(Interior Design) -
鬼才Michel Gondry的作品, 當然期待他今次有甚麼鬼主意. 意想不到是前半部是細寫東京人的生活問題和愛情故事. 正以為今次放棄以往奇招的處理, 果然突然風格一轉, 後半部有點像《戀愛夢遊中》天馬行空一番. 不過可惜是前後兩部分不太配合.

《垃圾》(Merde) -
以Merde的醜陋和殺戮行為諷刺日本人在戰爭中的冷血和醜惡, 片中充滿很多不同的暗喻和象徵物. 立場是明顯尖銳的, 但今時今日充滿惡行的地方首選絕非日本, 似乎選擇其他城市為背景更能找到共鳴.

《震動東京》(Shaking Tokyo) -
三個故事中最簡單但是我最喜歡. 自己一直喜歡奉俊昊的作品 (如《綁架門口狗》、《殺人回憶》、《韓流怪嚇》). 《震動東京》以在日本成為一種風氣的御宅族為題材, 一間井井有條的屋內佈局已經有趣, 一個御宅族找尋另一個御宅族是意想不到的轉捩點, 最後十年後無人東京的假想更意味深長.

評分: 7分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九降風 (Winds of September)

69

影片: 《九降風》(Winds of September)
導演: 林書宇 (Tom Lin)
日期: 9/12/08
影院: MCL德福
座位: H13

看過香港篇《九降風》-《烈日當空》後, 現在看回台灣的《九降風》. 兩者中我會較喜歡麥曦茵的《烈日當空》.

同一個故事概念, 在兩個作者手中, 看到不同的演繹和表現. 比較下《九降風》是抒情的, 著重個人情感; 而《烈日當空》則是寫實的, 著重人與人和周遭環境的關係. 《九降風》較出色的是描寫出一份生活的氣味, 特別拍出一份舒服的校園味道和年青人間微妙的感情.

之前談《烈日當空》時說過麥曦茵善於描寫人物關係和塑造角色, 兩者比較下的確看到 《九降風》的在角色處理上是較平面. 另外, 對於一些較敏感的題目如死亡、性、暴力等, 《九降風》都不及《烈日當空》的瀟灑. 舉例來說, 《九降風》的阿彥是意外受傷死亡, 《烈日當空》的牛蒂則是為朋友勇戰受傷, 然後由朋友拔喉終結生命. 相比下麥曦茵比林書宇更放膽和有火氣.

片如其名, 《烈日當空》 (High Noon) 是一份刺眼不能正視的陽光, 《九降風》 (Winds of September) 則是在炎夏帶來一份輕輕涼意的微風. 兩個各有風格各有出色之處, 但都充滿年青人朝氣的作品. 期待著中國篇.

評分: 7分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海角七號(Cape No.7)

68

影片: 《海角七號》(Cape No.7)
導演: 魏德聖 (Wei Te-Sheng)
日期: 3/12/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四處吹著海角風, 我也終於看了《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或許稱不上是非常出色, 但卻是一部值得欣賞的作品.

愛情加勵志加舊日情懷, 劇情是有點土氣, 而信件的情節讓我想起郭在容的《假如愛有天意》. 但我會喜歡《海角七號》, 因導演卻處理這份情懷得恰到好處, 沒有刻意煽情(我覺得《假如愛有天意》是過於煽情了), 加上輕輕的幽默感, 令人看得舒服. 戲中每個人都是失意的. 阿嘉失意於樂隊、友子失意於模特兒工作、勞馬失去妻子、水蛙隱藏著對老闆妻子的傾慕、身為國寶的茂伯只淪為一個郵差、獨個兒帶著大大的母親、還有那對六十年前分開了的戀人...每一個人都受過挫敗, 但每個人都努力在找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另外, 雖然我不太熟悉台灣歷史, 但知道台灣對日本有著一份情意結. 片中無論是六十年前的戀人、茂伯、阿嘉和友子、大大母親等, 都表現著這份情懷.

片中較遜色的, 是處理男女主角失意的時候, 未能表現角色應有的複雜性和生命力, 欠缺一份火花. 而導演又多用特寫鏡頭, 只看到演員演得吃力.

對我來說, 《海角七號》是一個充滿美麗的人情的地方. 單是郵差派信的畫面, 便感到在這小小的地方人與人之間有一份關懷和睦感. 本片一個有趣的地方, 是即使在這樣漂亮的地方取景, 卻甚少遠景鏡頭, 反而多的是中景及特寫. 在這樣的鏡頭下, 正突出了人與人之間緊密距離的人情關係. 最後的黃昏演唱會, 有老有嫩的樂隊站在台上演奏, 洋溢著一份暖意.

自己個多月前也到過墾丁旅行, 所以看著《海角七號》, 對這個美麗的地方有另一種緬懷味道.

評分: 7.5分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CIA光碟離奇失竊案(Burn After Reading)

67

影片: 《CIA光碟離奇失竊案》(Burn After Reading)
導演: 高安兄弟 (Joel Coen and Ethan Coen)
日期: 26/11/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K1

一個要整容的中年女性、一個看得太多黑幫電影的健身教練、一個自以為是情場浪子的前政府高官保鑣和一個憤世嫉俗的前CIA職員, 便構成這部荒誕黑色喜劇.

首先, 人物設計有趣, 找來一班大明星飾演戲中的小人物角色, 有一種錯配的喜劇感, 也令我發現畢彼特的喜劇潛質是不容忽視. 片中的情節發展, 看似莫名其妙, 只是因CIA內一宗沒有原因的解僱事件, 卻引起牽連甚廣的連串事件, 充滿黑色幽默和挖苦著社會上一班愛靚愛面子愛玩樂人的生活. 片中錯亂的人物關係, 每個人都有點神經質和歪理, 加上誇張的劇情發展, 很有荒誕感. 但要說最有趣的, 當然是它大玩美國人恐懼的監視問題, 和諷刺無聊和無能的特務機關.

評分: 7.5分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鐵金剛之量子殺機(Quantum of Solace)

66

影片: 《新鐵金剛之量子殺機》(Quantum of Solace)
導演: 馬克科士打 (Marc Forster)
日期: 19/11/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H6

我覺得這一集不及上一集《新鐵金剛之智破皇家賭場》. 以前談過《新鐵金剛之智破皇家賭場》少有地把占士邦角色人性化. 角色不單工作亦不斷受挫敗, 更被欺騙感情, 加強突出了內心情感變化描寫, 再加上硬橋硬馬的搏鬥場面, 令上一集成為少有令我欣賞的占士邦作品.

本以為《新鐵金剛之量子殺機》會繼續這個方向, 因近年很多英雄電影也改向這個方向發展. 但可惜今集較重視動作場面, 未有發揮占士邦面對報仇和工作的對立內心一面. 角色不斷為報復而向前衝, 感覺是角色變得過分懦弱, 失去他應有的一份智慧. 另外, 今集雖然是從頭打到尾, 冷場是沒有, 但卻沒有特別的高潮起伏和令人深刻的場面, 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剪接處理不好. 《叛諜追擊3︰最後通牒》是近期處理快速剪接成功的一部. 相比之下《新鐵金剛之量子殺機》的剪接只是眼花撩亂, 不但未能突出動感, 更令人看到動作場面中偷雞之處, 所以反而減低了場面的緊張氣氛.

馬克科士打的作品, 我看過的《追風箏的孩子》、《離奇過小說》和《小飛俠前傳之魔幻童心》, 《新鐵金剛之量子殺機》相比下是最主流的作品. 雖不算他出色的一部, 但欣賞導演勇於嘗試, 希望他下一次的主流作品會更出色.

評分: 7分

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

黑幫有個荷里活 (The Magic Hour)

65

影片: 《黑幫有個荷里活》(The Magic Hour)
導演: 三谷幸喜 (Koki Mitani)
日期: 14/11/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G13

《黑幫有個荷里活》是一部風趣幽默, 情節荒誕天馬行空的作品. 一個動作演員能欺騙黑幫大佬, 固然有牽強之處, 但無須深究, 最重要能帶出錯配的衝突惹笑效果. 片中搭建的廠景, 精簡得來也很有懷舊味道, 為影片帶來一份浪漫感.

西田敏行演失勢重情黑幫大佬, 冷峻的演出也帶來另一種詼諧感. 但劇中最有趣的當然是佐藤浩市演出, 那對演員的自嘲和諷刺式的誇張演技, 令人捧腹大笑. 這個角色突然令我想起《喜劇之王》中的周星馳, 同樣是表達對演藝工作的堅持努力. 還記得佐藤浩市第一次扮演殺手面對深入黑幫總部的一場戲, 既緊張又惹笑. 到最後結局一幕, 雖是有點冗贅, 但大玩大場面特技, 又是另一誇張惹笑地方.

評分: 7.5分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烈日當空 (High Noon)

64

影片: 《烈日當空》(High Noon)
導演: 麥曦茵 (Heiward Mak)
日期: 11/11/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G13

先略談一談麥曦茵的前作短片《他.她》. 我最欣賞《他.她》的劇本, 麥曦茵描寫人與人的關係細膩而真實. 導演技巧算是稱職, 但有點手緊未夠放膽的感覺. 不過確見她是很有潛力.

來到她首部長片《烈日當空》, 人物關係描寫仍然是突出的地方. 一大班年青人之間的友情、愛情、親情, 簡單但深入細膩, 角色間的衝突令角色更立體真實. 本片前三分二劇力強, 打架事件把戲劇推到全片高潮, 把角色推到一個交差點. 可惜是找不到一個完滿的解決, 變成一個收拾不了的困局. 之後的戲劇重抒情是可以理解, 但個人覺得處理不太好. 例如火車路軌旁的片段便出現太多, MV一段對我來說是太刻意了, 承接不到前段的實感和重量. 另一個可以改善的地方是對白的修飾, 說教性的對白應可以處理更好.

值得一讚是比起前作, 導演更放膽去嘗試, 運用不同的影像和敘事手法. 當然仍有參差效果, 但為作品添上新鮮感和朝氣. 有人說片中角色似乎混亂未夠清晰, 但以第一次拍攝長片, 便要處理這樣複雜的題材和人物角色, 成績已是不簡單, 實在勇氣可嘉. 最重要的是一份強烈的青春之火在影片中不斷燃燒著, 也燃燒著觀眾席上的我們.

青春感覺在香港電影一直像是綠洲般少見. 《烈日當空》迷失在青春, 讓我想起陳果的《香港製造》和岩井俊二的《青春電幻物語》. 青春是寶貴的, 因為青春是留不住的, 只會不斷流走. 烈日當空下, 猛烈的陽光固然燦爛充滿生命力, 但卻刺眼得不能正視, 這就是青春.

評分: 7.5分

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 壹目拾韓(短片篇), TRANSIENT CREATURES 異生界

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 2008 (Hong Kong Asian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


將於11月15至30日 於The Grand Cinema 盛大獻映!
http://www.hkaiff.hk/




壹目拾韓(短片篇) 10 Years of Indiestory (all about short films)
13 – 19/ 11/ 2008 , 百老匯電影中心Broadway Cinematheque
《壹目拾韓(短片篇)》是我們從過去十多年來,多達300部短片中精心挑選的15部劇情及19部動畫作品。5個節目,讓你一次過看盡這10年來最精彩最動人最有趣最感性最性感最過癮的短片。
http://www.indpanda.com/indiestory.html




TRANSIENT CREATURES 異生界

Start Time: Friday, November 7, 2008 at 7:00pm
End Time: Sunday, November 23, 2008 at 8:00pm
Location: HK City Hall, HK Film Archive, HK Space Museum, HK Heritage Discovery Centre+ the CITY!
http://www.microwavefest.net/

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爆粗Band友 (Detroit Metal City)

63

影片: 《爆粗Band友》 (Detroit Metal City)
導演: 李闘士男 (Lee Toshio)
日期: 30/10/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13

繼剛上影完《20世紀少年》, 現在有另一部改篇日本漫畫的電影《爆粗Band友》.

《爆粗Band友》劇情很趣, 人物造型古怪惹笑, 其中松山研一演出的角色最突出. 他平常是可愛得有點像女生, 誇張的身體語言, 必引你發笑. 他對民謠音樂充滿熱誠, 可悲是結果被發掘是邪惡的重金屬band友. 一正一邪, 人前人後判若兩人, 像是精神分裂一樣. 這對立的性格令角色有趣, 和產生喜劇感. 看到松山研一是很有潛力的演員, 從《死亡筆記》的冷酷L, 到今次亦正亦邪的岸根都有出色表現.

本片輕鬆惹笑地描寫看似邪惡的重金屬音樂, 又有城市生活和鄉村美景描寫, 和年青男女的純真愛情, 內容豐富. 片中提出即使是邊緣的一族, 人生也應有希望, 應為理想進發的正面主題. 雖不是什麼大徹大悟的作品, 但是一部令人看得開心, 積極樂觀的作品.

評分: 7.5分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保持通話 (Connected)

62

影片: 《保持通話》 (Connected)
導演: 陳木勝 (Benny Chan)
日期: 28/10/08
影院: UA朗豪坊
座位: M13

《保持通話》是香港重拍荷利活版《駁命來電》(Cellular). 我未看過《駁命來電》, 不能比較兩部作品. 不過這部香港版, 是一部不俗的娛樂片.

本片突出之處是節奏明快, 絕不拖泥帶水, 開場第三場戲已是入戲綁架一幕. 之後危機一個緊接一個, 絕無悶場. 中段阿邦, Grace, 輝三個角色平衡發展, 增添劇力. 作為一部動作片, 劇本是做得很不俗. 另外動作特技場片雖然沒有太多花巧 (畢竟幾位主角也不是動作片出身), 但反而覺得簡單集中的動作特技令劇情能更暢順. 印象最深是古天樂在崖邊一幕, 他大叫一聲的top shot, 似正呼應著《我是誰》中成龍大叫Who am I一幕.

不過本片一個不足的地方, 是古天樂演的阿邦角色. 他只是一名普通市民, 卻一下子因一份正義感和憐憫之心, 願意奮不顧身不理自己的親人, 冒生命去幫一個陌生人. 雖然編劇已盡量去提供支持解釋, 但仍然較難令人信服, 影響投入感.

評分: 7.5分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戲中戲中戲 (Written)

61

影片: 《戲中戲中戲》 (Written) - 第五屆香港亞洲電影節
導演: Kim Byung-woo
日期: 23/10/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L3

跟前一天看的 《PK.COM.CN》 一樣, 都是甚有實驗味道和著重影像的作品. 《戲中戲中戲》全片是廠景拍攝, 美學設計和燈光運用是非常突出, 製造了一個詭異的風格. 雖然仍有不足, 但比前者泛濫浮誇的鏡頭場景, 有特色可觀得多.

《戲中戲中戲》 開場不俗, 設計主角躺在神秘的浴室, 充滿懸疑感. 故事描寫導演、編劇與角色三者的關係. 當中大玩電影製作中的細節, 如描寫演員進入角色, 甚至連color bar與test tone也玩起來, 瘋狂而有實險性. 可惜當中變化不多, 把一個簡短的事件時刻來來回回, 欠缺進一步突破.

看畢本片後, 也找回2006年Marc Foster的《離奇過小說》 (Stranger Than Fiction) 看來作一個比較. 同樣是描寫作者與角色的關係, 《戲中戲中戲》則偏向迷離境界式, 《離奇過小說》天馬行空得來是寫實小品的格局. 《戲中戲中戲》 顧名思義是玩了三重的戲橋, 甚至比《離奇過小說》玩多了一重, 但卻不如《離奇過小說》故事來得扎實完整. 《離奇過小說》充滿哲學寓意, 人情味和幽默感, 比《戲中戲中戲》更出色.

評分: 7分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PK.COM.CN (PK.COM.CN)

60


影片: 《PK.COM.CN》 (PK.COM.CN) - 第五屆香港亞洲電影節
導演: 小江(Xiao Jiang)
日期: 22/10/08
影院: AMC 又一城
座位: H13

電影介紹提及本片影像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看畢後則認為是有待改善. 片中的影像是凌亂多於凌厲, 花巧有如但力量不足. 一個簡單的情緒或情節卻用上數個畫面, 只帶來一份冗贅的感覺. 片中也運用了很多2D動畫, 但動畫在技巧和意念上都未算突出. 較有趣的是用了舞台劇裡會較多用到的投影場景設計, 配合自我投射的論題. 或許在中國電影裡這類風格是較少見, 但整體來說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本片充滿實驗性, 勇氣是值得鼓勵的. 但在影像上是搞得眼花撩亂, 卻更顯得本身故事情節的薄弱. 影像主導下, 片中留下的只是一幅幅沒有內容的圖畫, 靈魂墓地一段算是較有意思. 這部作品的概念與《搏擊會》有相似的地方, 但兩者成績當然相差很遠. 除了戲劇薄弱外, 人物刻劃也是敗筆. 房祖名與陳柏霖關係描寫得很不舒服, 開始時突然出現同性的親暱, 但卻又不是同性愛情的感情交流, 給人一種很突兀的曖昧感覺. 房祖名的演出尚算用心, 陳柏霖的實在太做作. 即使是兩男一女的愛情關係, 也欠缺火花和說服力.

雖然本片不算突出, 但也樂於見到中國電影有不同嘗試變化.

評分: 6分

P.S. 再謝MING的戲票.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20世紀少年 (20th Century Boys)

59

影片: 《20世紀少年》 (20th Century Boys)
導演: 堤幸彥 (Yukihiko Tsutsumi)
日期: 11/10/08
影院: PALACE APM
座位: E11

坦白說近期沒有太引起我興趣的電影. 想了一會, 才決定看《20世紀少年》 (其實也是差不多落畫才去看). 選看的原因是因知道它有第二部 , 所以無論如何先看看第一部.

自己不是漫畫迷, 沒有看過原著漫畫. 但我覺得這部《20世紀少年》較像電視劇多於電影. 無論是演員的誇張演繹、不太功能性的pan shot、說故事式的對白、或是後段的特攝, 都偏向電視風格多於電影. 聽說電影版是很忠於原著漫畫, 但由漫畫轉化成電影, 當中需要很多補充的地方. 現在電影版便出現了很多處理得較兒戲和粗疏的情節. 另外, 片中人物角色多, 但很多人物細節草草了事 (即使是主角), 未有加以發揮. 最後期待著的機械人大戰, 也是一下便結束了, 也是失望的地方.

只希望下一集成績會較好.

評分: 6.5分

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媽媽咪呀 (Mamma Mia!)

58


影片: 《媽媽咪呀》 (Mamma Mia!)
導演: 菲莉達萊 (Phyllida Lloyd)
日期: 26/9/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C2

《媽媽咪呀》 選用了ABBA的歌曲, 未知舞台版是否用一樣的音樂, 但選用這些耳熟能詳的音樂, 能令人觀眾易於投入. 雖說不上是突出的作品, 但整體輕鬆, 通俗得來有娛樂性. 片中母女與三個男人的關係, 愛恨交纒, 有趣而幽默, 還有梅麗史翠普的演出令角色生色不少. 當然若有要求的, 會希望當中多點錯摸或對立的情節, 增加劇力. 結局算是精彩, 有點意料之外. 不過來得有點突然, 有些角色安排亦太過刻意.

我想電影版與舞台版相比, 其中一個優勝之處必定是戲中美麗的希臘小島. 陽光與海灘令這個故事更有生命力和快樂的氣息.

評分: 7分

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2008 香港亞洲電影節


2008年的香港亞洲電影節又來了. 自己很喜歡這個電影節的口味, 今年多部展出的電影都很吸引. 詳情可瀏覽以下網址.
P.S. 剛聽說BC今年沒有跟影意志商討下單方面籌辦了今屆電影節. 如果是真的, 做法實欠風度.

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快樂小小姐 (Happy Go Lucky)

57


影片: 《快樂小小姐》 (Happy Go Lucky)
導演: 邁克里 (Mike Leigh)
日期: 15/9/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快樂小小姐》跟《陽光小小姐》沒有關係, 不過兩者同樣是喜劇. 《快樂小小姐》像一部日記式電影, 記錄著主角生活的細節. 自己喜歡這些看似淡淡的細節, 當中滲著一份生活的氣味.

電影最突出之處當然是設計了阿寶這個有趣的角色. 主角可以說是個傻大姐大笑姑婆類的角色, 性格樂觀及時行樂, 也不斷將快樂帶給身邊的人. 但最有趣的, 是她立體的角色. 平常愛到disco酒吧大癲大喪的她, 竟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小學教師, 遇到學生有問題, 更會認真起來處理. 不竟是人, 生活總不能事事如意, 總有起有落有喜有悲. 這些片段斷, 不但令阿寶這個角色豐富突出和真實, 更重要是表現到凡事應樂觀面對的處世態度.

相信你看畢本片後, 也會受電影的樂觀感染, 為生活中帶來一點快樂.

評分: 7.5分

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選舉 (Election)

56


影片: 《選舉》 (Election)
導演: 張虹 (Tammy Cheung)
日期: 5/9/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1

之前看過張虹的《中學》、《平安米》、《七月》(長版), 自看過《中學》後便喜歡欣賞張虹的紀錄片. 很多人都以為紀錄片是沉悶的, 這大都是受以前電視上看到那些說教式紀錄片所影響, 張虹讓我看到不同的紀錄片. 張虹的紀錄片大都是Direct Cinema類型 (包括今次的《選舉》), 而且是沒有旁白. Direct Cinema是一種避免介入受訪者, 以直接和客觀地記錄事件的真實. 張虹的作品在充滿人性和哲學性之餘, 同時富有戲劇性和趣味. 老土點說,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 在我們生活中根本是充滿戲劇和趣味. 只要導演懂得去捕捉、記錄和重現, 便可以做到比戲劇更有趣, 更有人性和深度的作品. 張虹就是其中一位這樣的導演.

說回《選舉》, 這絕對是值得看的作品. 我看的是首場, 張虹說這未是最後版本, 最後版本會多數分鐘, 但看後已覺得非常出色. 導演在選擇題材上已經成功了. 四年一次的選舉, 人物和事件豐富, 而且必有針鋒相對鬥智鬥力的場面. 而張虹正捕捉到競選過程中很多有趣或是諷刺性的片段, 還有競選對手拼過你死我活, 甚至同一戰線間出現鬥爭, 比戲劇更有吸引力和趣味. 最重要還是從中看到競選者的性格和處事態度, 這是我們這些靠媒體認識政治人物所少接觸到, 看畢《選舉》後讓我們重新認識這些人物. 張虹強調她的作品是主觀的. 對, 但她肯定給了另一角度的資料讓我們重新思考.

評分: 8分

瘋殺遊戲 (Funny Games)

55

影片: 《瘋殺遊戲》 (Funny Games)
導演: 米高漢尼卡 (Michael Haneke)
日期: 5/9/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這是一部不簡單的電影, 但我不會隨便推介給其他人, 因它不是一部大眾觀察能接受的電影. 說的不是它的暴力程度, 現在比它更血腥暴力的電影多的是 (我相信我看那場有很多觀眾是因暴力題材才進場). 很多觀察不能接受的原因, 我認為是因導演在挑戰觀眾.

故事本身很直接, 兩個看似友善的青年無目的地四處去虐殺一個又一個家庭. 血腥暴力場面其實不多, 但導演製造的被隔離無助和寂靜的場面, 令觀眾不時不慄而寒. 不過不慄而寒的最重要原因還是導演呈現的人性的無理性. 當所有行為是沒有原因和邏輯, 才是最可怕. 不過還有另一件事.

之前我說導演是在挑戰觀眾是什麼意思? 《瘋殺遊戲》是沒有依從驚慄類型電影的模式. 導演在戲中不斷留下逃走反撲的伏筆機會給主角, 若依慣常模式, 角色間必會因此有鬥爭的高潮. 但導演卻又令主角一下子完全失去反撲機會, 打破觀眾的合理期望. 舉個例子, 就像電影開首男主角把刀留在船上, 觀眾便意識和預期這把刀會成為主角一個翻身機會, 但結果完全是兩回事, 更不用提replay那個事件. 同樣的處理多次出現在電影裡, 這些打破慣例的情節, 令看慣驚慄類型電影的觀眾受挫和無所適從. 更明顯的是青年之一曾經三次直視鏡頭直視觀眾, 兩次更直接質問觀眾. 這令觀眾愕然之餘, 最重要是表明了導演的立場. 犯罪者固然可怕, 但置身事外的旁觀者 (包括愛看暴力電影的觀眾?) , 才是最冷血可怕.

我沒有看過導演1997年版的原作, 但看十年後的新版本, 電影多年來完全沒有脫節也沒有被模仿而庸俗化, 導演精確獨特的視野才是厲害之處.

評分: 7.5分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七人一個卜戴倫 (I'm Not There)

54

影片: 《七人一個卜戴倫》 (I'm Not There)
導演: 托迪希恩斯 (Todd Haynes)
日期: 2/9/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G12

自己對BOB DYLAN不熟悉, 只知他是著名的創作歌手. 在網上搜尋知道他更是詩人和反戰民權象徵人物. 這部以他生平拍攝的電影, 可謂別開生面, 不是一貫的傳奇式電影. 電影中沒有出現BOB DYLAN (所以英文片名是I'm Not There), 而是用七個不同的角色, 去描寫構成BOB DYLAN的性格和經歷. 我不知道當中能多少反映真實的BOB DYLAN, 但這個構思的確強化突顯了人性/人生經歷中的不同層次和階段. 姬蒂白蘭芝反串演他開始迷失自我一段表現他的狂妄和挫折, 與妻子感情一段則細膩地表現他感性人情的一面, 每個段落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戲味 我自己覺得這部電影很有趣, 絕不沉悶. 即使時空和角色穿插, 看似凌亂, 但反而更能形造一種混沌和類似心理投射的狀態, 顯出BOB DYLAN內心的複雜和多變性.

評分: 7分

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儘管如此我沒做過 (I Just Didn't Do It)

53

影片: 《儘管如此我沒做過》(I Just Didn't Do It)
導演: 周防正行 (Masayuki Suo)
日期: 30/8/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12

這是一部值得欣賞的作品, 雖然我覺得細節上仍有改善空間.

電影作為藝術的其中一個功能是對社會現實作出反應. 《儘管如此我沒做過》是透過一件非禮案件, 批評日本的司法制度. 我欣賞導演選取非禮案作題材. 雖然事件是簡單常見, 但卻是活生生的令觀眾產生共鳴, 而且簡單的案件更能突顯日本的司法問題所在. 導演以仿紀錄片形式, 冷靜地把事件呈現給觀眾, 一針見血. 印象深刻的是panorama鏡頭的運用和法庭內的一片灰白, 顯得所為公正的法律的無情.

但一部有批判性的作品, 是須要有正反兩面的論述, 最後作出結論才有說服性. 《儘管如此我沒做過》中正面支持被告和批評執法司法制度的論述是非常足夠, 甚至是大部分傾向這一方, 但反面的論點卻不多. 反面的論述不單能加強結論的說服力, 在戲劇上更能形成衝突, 可提高漲力和閱讀層面. 我個人想法是一開首或許不需要立刻表明被告非禮男主角是清白, 可能下空間讓觀眾自己判斷, 另也可加強對受害女生的描寫. 其實被冤屈男主角是受害者, 但被非禮女生也是受害者, 這關係是可以做到一個對與對衝突的兩難局面. 自己認為若在這方面著墨, 可以更增強電影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儘管如此我沒做過》令我想起邱禮濤的《等候董建華發落》. 兩者在細節上仍有改善空間, 但同樣地兩者提出的社會性問題, 是我們不容錯過的.

評分: 7.5分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我的機械人女友 (Cyborg She)

52

影片: 《我的機械人女友》(Cyborg She)
導演: 郭在容 (Kwak Jae-yong)
日期: 27/8/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H6

到今天我仍堅持支持郭在容, 是因為 《我的野蠻女友》實在是出色. 《我的野蠻女友》看到郭在容是精於計算, 以一個喜劇作框架, 然後一步步加進較文藝的內容, 做到雅俗共賞. 而結尾的TWIST(扭橋), 更是高潮所在. 之後的作品《假如愛有天意》和《野蠻師姐》都是使用類似的模式, 扭橋更成了他的指定動作, 不過我覺得後兩部作品都未算理想. 《假如愛有天意》是有味道有心意但過分煽情, 《野蠻師姐》的扭橋則是牽強.

到了 《我的機械人女友》, 導演擺明車馬拍科幻未來, 似乎想解決《野蠻師姐》出現的合理性問題, 可以天馬行空一番. 電影前段是野蠻女友的翻版, 但仍然幽默有趣. 不過後段便覺得導演像為計算而計算, 為扭橋而扭橋, 大災難和時空穿梭情節顯得牽強突兀, 也越說越亂越不清楚.

看《我的機械人女友》時想起《叮噹》(在我的年代未叫多啦A夢) . 叮噹也是來自未來, 而傳聞中的一個結局, 說叮噹失去了動力或是壞了, 大雄為了救醒叮噹發奮努力讀書, 長大後終於救醒了叮噹, 兩者有點相似.

評分: 7分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2008節目二 日本電影新浪潮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2008節目二
日本電影新浪潮



日期: 5.9 - 28.9.2008
地點: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香港科學館演講廳

詳情: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filmprog/chinese/2008jp/2008jp_index.html

精銳暴隊 (Elite Squad)

51

影片: 《精銳暴隊》(Elite Squad)
導演: 荷西柏迪尼亞 (Jose Padilha)
日期: 25/8/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H6

故事其實很簡單, 如片中開首所說, 就是為特種部隊隊長找接班人. 劇情雖然看似簡單, 但此題材不常見的警匪片, 加上倒敘的敘事和一步步深入黑幫貧民區的神秘和危機感, 有一定特色和吸引力. 當中描寫親情、愛情、道德間的衝突, 亦很有戲味. 自己最欣賞的, 是剪接部分. 凌厲影像加上快速得來準確的剪接, 帶動著電影的節奏和觀眾情緒.

巴西電影在香港不普及, 但《精銳暴隊》整體在製作和娛樂性, 其實比好些荷利活警匪電影更出色.

評分: 7.5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一半海水、一半火陷 (Ocean Flame)

50

影片: 《一半海水、一半火陷》(Ocean Flame) - 夏日國際電影節2008
導演: 劉奮鬥 (Liu Fendou)
日期: 22/8/08
影院: UA朗豪坊
座位: 不設劃位

這是令人意外的作品.

首先意料不到的, 是電影跳出了近年中國新晉導演的風格和角度. 近年中國的獨立電影, 多寫實, 重視人情和社會的關係, 但《一半海水、一半火陷》 卻是概念化和抽離, 偏向文藝. 電影中對愛情執著執迷至極點及暴力與性的運用, 固然是中國電影不能出現, 但即使在香港電影也不常見.

另一個意外, 或應該是疑問, 是這是否一部屬於香港的電影? 電影場景發生在香港, 我亦相信片中的外景是攝於香港, 但所有場景卻沒有一點兒香港的感覺, 更像是日本的鄉郊. 作為一個香港觀眾, 它令我們迷失. 當然另一方面, 要欣賞導演選景和捕捉的能力.

電影較弱一環, 是鏡頭運用. 如影片開首兩人躺在破船上, 導演插進的牽手close up鏡頭, 便硬生生的. 另外, 文本也有改善空間. 前段較鬆散失色, 後段建立人物關係和衝突後才增強了漲力, 但也欣賞打亂時空的敘事結構.

看畢本片後, 令我想起韓國導演金基德的《爛泥情人》, 兩者在題旨和風格上都有相似, 當然金基德的技法和處理上更藝術化. 不過, 《一半海水、一半火陷》仍然看到是導演用心之作. 希望導演繼續努力.

評分: 7分

P.S. 謝謝ming的戲票.

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The One Man Olympics)

49


影片: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The One Man Olympics)
導演: 侯詠 (Hou Yong)
日期: 18/8/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18/8/08, 被十三億中國人抱以希望的劉翔因傷退出110米跨欄的奧運比賽. 同日, 我看了記述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的運動員短跑手劉長春的電影. 我不是刻意安排, 也是看電影時才想到這個好像是一個暗喻似的. "世界是隱喻.", 正如村上春樹在 《海邊的卡夫卡》中所寫.

如石琪先生在影評中所說, 此片不斷強調民族感情和愛國精神. 作為一部官方電影, 是無可厚非. 可幸的是, 劇情做戲得來, 尚未算過火. 片中主角為了參加奧運競賽的那堅毅不屈精神, 仍然令人感動. 但我看畢電影, 在網上作點資料搜尋後, 知道有好些情節是戲劇化的. 若有看過本片的朋友, 可瀏覽維基網站搜尋, 在此略過. 而我看過資料後的看法是, 事實本身其實已很有感染力, 即使沒有那些加進去的煽情戲劇化情節, 也能表達到民族感情和愛國精神.

片末說南京政府為了面子要劉長春放棄比賽一段, 未知真是史實, 或是政治上的一點著墨. 但想不到今屆奧運開幕的正有造假事件, 要面子的問題到今天仍存在, 是一諷刺.

評分: 7分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小島情尋夢 (Once on this Island)



劇名: 《小島情尋夢》(Once on this Island)
導演: Alex Taylor
日期: 9/8/08
劇院: 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終於看了Margaret老師演出的音樂劇. 之前Margaret演出的另外兩部作品, 都未能看到, 慶幸今次終於看到了. 雖然Margaret以"surprise"和"fool"來形容自己的演出, 當然這是老師謙虛, 但看完後的確有"意料之外"之感. 畢竟上課時老師始終是較嚴肅, 想不到老師的喜劇演出是這樣有趣.

即使不是主角, 即使是兒童劇, 但今次演出中, 再看到Margaret老師認真和一絲不苟的態度.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太空奇兵.威E (Wall E)

48


影片: 《太空奇兵.威E》(Wall E)
導演: 安德魯史丹頓 (Andrew Stanton)
日期: 5/8/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H2

電影中的角色設計有趣. Wall E 與小強在荒廢的地球上生活, 但自得其樂, 很多細節都很有趣. 外表漂亮但有帶有殺傷力的Eve與Wall E的關係, 正是"我的野蠻女友"式戇男與美女機械人版, 兩人都生鬼搞笑而又富有感情. 雖然整體對白不多, 但富有喜劇感, 回到類似默片時的喜劇電影模式.

電影中環保和鼓勵人類努力爭取的主題, 雖簡單但正面, 切合現在的社會討論. 不過個人都是較喜歡Eve與Wall E相處的妙趣情節.

評分: 7.5分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蝙蝠俠-黑夜之神 (The Dark Knight)

47


影片: 《蝙蝠俠-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
導演: 基斯杜化路蘭 (Christopher Nolan)
日期: 3/8/08
影院: UA IMax
座位: L30

先說點題外話, 蝙蝠俠是漫畫英雄中我最喜歡的角色, 因為覺得蝙蝠俠是最人性化和戲劇化. 蝙蝠俠並非來自外星(如超人), 亦沒有基因突變產生的異能(如蜘蛛俠), 他只是一個人, 而且是一個只在黑夜中出沒(蝙蝠的特性), 不能光明正大出現(如鐵甲奇俠) 的悲劇英雄. 因此, 我一直對蝙蝠俠充滿期望.

說回蝙蝠俠電影. TIM BURTON的兩集蝙蝠俠, 充分表現黑色電影和都市美學的風格. 之後《蝙蝠俠-不敗之謎》加進了漫畫化, 既有風格亦富娛樂性, 是我最喜歡的其中一集. 但《蝙蝠俠與羅賓》則流於浮誇, 令人失望. 基斯杜化路蘭接手後, 《蝙蝠俠-俠影之謎》不算是太成功, 但看到不同的是基斯杜化路蘭把蝙蝠俠重新奠定人性和現實化.
到了今集《蝙蝠俠-黑夜之神》, 導演繼續製造一個有別以往的蝙蝠俠和葛咸城. 《黑夜之神》突破了英雄漫畫的類型電影, 收起了誇張漫畫化的情節, 淡化了美國英雄主義. 如《俠影之謎》一樣, 導演把電影世界帶回現實, 印象是出現了比以往蝙蝠俠電影更多的日景. 更重要的, 甚至可以說《黑夜之神》的主角不再是蝙蝠俠 (小丑的戲份其實更多), 人性內心的正邪之戰才是電影的中心.

導演在《黑夜之神》中, 不斷為人性爭辯. 蝙蝠俠為了城市的未來放棄名譽愛情; 小丑所有的行動, 不過為了證明人性本惡; 雙面人則更明顯迷失在善惡之間. 電影中最突出的情節, 便是在船上的普通市民和在另一船上的罪犯, 決定如何是否炸掉對方來保住自己性命一段. 人性本善, 是導演最後的結論. 不過個人希望, 下集能多著墨於蝙蝠俠的複雜內心與身邊人的關係.
沒有誇張的特技, 但紮實的劇情和明快的節奏, 令兩個半小時的電影, 感覺像只過了個半小時一樣.

最後一提, 這是小弟第一次到IMAX觀看電影, 巨大清晰的畫面, 的確帶來另一層次的電影經驗.
評分: 8分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天水圍的日與夜 (The Way We Are)

46

影片: 《天水圍的日與夜》 (The Way We Are)
導演: 許鞍華 (Ann Hui)
日期: 23/7/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4

這是一部細膩的寫實電影, 電影的主題是人間有情. 無疑早前天水圍發生不幸事件較多, 但被別人標為悲情城市是不公平的. 相反《天水圍的日與夜》的天水圍, 是一個烏托邦, 也並非全面的描繪. 但電影呈現的世界, 是經導演演繹的現實世界投影. 許鞍華今次要表現的, 並不是天水圍本身, 是對世界美好一面的描寫. 電影中的人物無論是富是窮, 或是生活不完滿(生活在單親家庭和學業成績不理想的張家安、為生計奔波的張母、失去女兒與孫兒分開的婆婆) 但都對生活和身邊的人充滿無私的關懷. 電影更觸及到近年香港電影較少接觸到的鄰舍關係.

要挑剔的是電影中個個都是大好人, 人物設計不竟欠立體, 但導演教人向善的心, 是可以理解的. 加上電影細緻地描寫出生活上的細節, 是真實而活生生, 令活在人際關係變得疏離社會中的我們, 感受到一份溫暖情懷.

評分: 7.5分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赤壁 (Red Cliff)

45

影片: 《赤壁》 (Red Cliff)
導演: 吳宇森 (John Woo)
日期: 21/7/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我覺得《赤壁》是好壞參半.

《赤壁》 以長阪一役, 趙雲救阿斗及張飛等人抗曹兵的平行剪接在開首. 我想導演本是想來個緊張的戰事開場, 但可惜戰爭場面和趙雲深入敵軍都處理得平淡, 未見緊張, 一開場的氣勢已大打折扣.

電影中的戰爭場面, 我想是令觀眾失望, 主要是未見精彩的兩軍對決或是謀略運用, 大多時候只是猛將隻身面對士兵, 相反又未見主將精彩的所謂單挑決戰. 電影較吸引的反而是文戲. 周瑜與諸葛亮合奏古箏, 惺惺相惜, 是印象較深一幕. 雖然韻味禪意未能盡顯, 但這場吳宇森式兩雄槍決的變奏, 是一個好的嘗試. 白鴿的signature, 也值得欣賞, 尤其是白鴒從吳營飛到曹營的long take. 在保留個人特色的同時, 亦能容入電影中, 遠比在《奪臉雙雄》中那突兀的出現來得舒服.

但或許篇幅所限, 好些角色(即使如曹操劉備) 都未能有深入立體的描寫, 減少了演員的發揮空間, 亦是令電影欠缺吸引人的魅力的另一原因. 我想所有觀眾都期待, 希望下集整體會更出色.

評分: 7分

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

功夫熊貓 (Kung Fu Panda)

44

影片: 《功夫熊貓》 (Kung Fu Panda)
導演: Mark Osborne,John Stevenson
日期: 16/7/08
影院: 奧海城百老匯
座位: B4

電腦動畫技術, 實在每天進步. 《功夫熊貓》裡 , 無論是畫面中的細節或是動作表情, 都很精細而講究. 有2D有3D, 加上一點中國風格, 視覺上很有趣. 雖然當中的中國色彩始終不太濃, 但覺得比《花木蘭》好多了. 最欣賞的是動作設計, 甚至比好些荷利活動作電影還好. 節奏明快, 動作有趣, 可能受成龍式動作電影影響. 在電腦技術上, 對我來說是沒什麼可挑剔. 故事寫熊貓阿寶如何從小人物成為大英雄的故事, 跟同期的《殺神特工》相似, 但比《殺》簡單直接. 不過內容簡單紮實的故事, 往往反而能讓突出電腦動畫天馬行空的優點. 唯一稍有不足的是不如期望中充滿笑料.

評分: 7.5分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SUMMER IFF & InDPanda國際短片節

又來到今年HKIFF 的SUMMPER IFF.

http://www.hkiff.org.hk/tc/programme/index.html



除此之外, 還有第四屆InDPanda國際短片節


http://www.indpanda.com/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街頭超人 (Hancock)

43

影片: 《街頭超人》 (Hancock)
導演: 彼得保 (Peter Berg)
日期: 10/7/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5

《殺神特工》與 《街頭超人》同樣是賣場面賣動作賣特技, 本來是對後者較期待, 不過結局是前者出色.

參差不齊是 《街頭超人》的其中一個問題. 《街頭超人》以反英雄片作開始是有趣的, 在荷利活電影中是少有的狠批英雄角色. 有類似意念的有 《超人特工隊》, 但也不及《街頭超人》般負面. 電影中段最吸引, 能輕易逃獄的超人, 如何甘心忍受屈辱收押監倉成為落難英雄, 成功描寫出英雄心裡為了復出而忍耐的心理變化. 但後半部突然變得卡通化, 同伴的出現, 牽強的把事情合理化, 和最後兒戲的大戰, 都令電影突然變得俗套. 前半部努力形做出的深度與新意, 一下子被糟蹋破壞了.

評分: 7分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愛.住.巴黎 (Ensemble c'est tout)

42


影片: 《愛.住.巴黎》 (Ensemble c'est tout)
導演: 克勞德貝利 (Claude Berri)
日期: 7/7/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3

現在的社會,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離, 就如劇中所說連鄰居也不認識. 而《愛.住.巴黎》, 就是要改變這種現象. 劇中四個人的關係不單微趣, 當中無論是友情、親情或愛情, 都看到人們之間愛與關懷的一面.

這部生活小品, 雖然沒有大徹大悟的道理, 沒有感人肺腑的感愛, 但角色討好, 態度樂觀正面, 是一部令人看得舒服的電影.

評分: 7分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殺神特工 (Wanted)

41

影片: 《殺神特工》 (Wanted)
導演: 提莫貝克曼比托夫 (Timur Bekmambetov)
日期: 2/7/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H4

《殺神特工》是近來較娛樂性豐富的作品. 槍戰飛車緊張刺激, 電腦特技出色, 火車出軌一場尤其精彩, 曲線射擊有新意也有型有格.

雖然故事中仍有些不合理的地方, 但以這類官能刺激的電影來說, 劇本的處理是水準之上. 當中人與人關係的處理最成功. 男主角與女主角的關係從師徒變成到疑似情侶, 再變到敵人, 最後又再變回朋友; 殺父仇人後來又發現是父親等... 都有心思亦提昇了電影的別引力. CARMEN老師說劇本中對立劇理最難寫, 而最精彩的是正與正的對立. 在近結尾殺手總部當女主角知道真相面對男主角時, 變成一次正與正的對立, 亦是全劇最扣人的一刻, 更難得是場面設計精彩及同時提供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法. 整體而言, 是一部不俗富娛樂性的電影.

評分: 7.5分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文雀 (Sparrow)

40

影片: 《文雀》 (Sparrow)
導演: 杜琪峰 (Johnnie To)
日期: 28/6/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看後我思索著如何形容這部電影, 最後想到"抒情電影".

本以為電影會深入的以扒手工作為主線, 是一部像 《PTU》 式的黑色電影, 但發現 《文雀》 跳出了類型電影的框架. 開首時透過林熙雷貫穿四人, 幽默中帶點懸疑和超現實, 可惜慢慢變得不實在, 林熙雷一角也難令人討好和信服, 是全片較失色地方. 突出的是導演拍出風格與格調, 兩場扒手過招也精彩. 在診所的黃雀在後和在雨中交手都有型有格, 但在雨中一場似乎高潮不足.

整體而言, 《文雀》是有別於之前如《PTU》、《黑社會》、《放.逐》的作品. 如我一開始說, 我認為這是一部抒情電影, 因此戲劇不是影片中最突出部分, 感覺和情懷才最強烈. 很多人提到 《文雀》記錄了香港的地貌特色 (可惜發現最後一場發生在中上環一場戲是拍攝於觀塘......). 還如配樂甚至最後"再會"的字幕都有七八十年代的電影味道. 但除此之外, 我覺得電影似乎也透過一班身懷絕技、穿梭鬧市、帶點嬉皮味道的扒手, 表現著一種遊戲人間的處世態度.

評分: 7分

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魔幻王國:卡斯柏王子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Prince Caspian)

39

影片: 《魔幻王國:卡斯柏王子》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Prince Caspian)
導演: 安德魯亞當遜 (Andrew Adamson)
日期: 22/6/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6

我看這類電影, 期望的是緊湊的劇情和官能刺激. 第一集雖有出色電腦特技, 但劇情簡單, 沉悶失望, 因此看第二集前也不抱太大期望.

第二集電腦特技是出神入化, 半人馬等角色真假難分. 但今集的前半部情節依然簡單而面熟, 同樣有沉默感覺. 雖然景觀優美, 但未見魔幻. 不過正以為與上集一樣失望而回時, 下半部節奏卻加快, 最後一場大戰場面可觀, 劇情峰迴路轉, 人物心理都多了變化, 增加吸引了. 希望第三集能承接做得更出色.

評分: 7分

2008年6月21日 星期六

破天.慌 (The Happening)

38


影片: 《破天.慌》 (The Happening)
導演: 禮切沙也馬蘭 (M. Night Shyamalan)
日期: 20/6/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6

我認為《破天.慌》是一部用心亦可觀的作品.

禮切沙也馬蘭凡有新作上映, 似乎已成為為影評人評論(大部分為狠評)的指定動作. 我看過《鬼眼》和《不死劫》, 但沒有看《驚兆》和《森魔》, 再看他的作品已是《禍水》. 《禍水》是令我失望的作品, 亦令我放下對禮切沙也馬蘭作品的憧憬. 或許是因為我改以平常心去看《破天.慌》, 我看到的是一部不俗的作品.

我一直不喜歡那些只靠誇張音響效果及特技化妝製造的恐怖效果, 禮切沙也馬蘭成功的就是懂得如何用簡單的場面設計令觀眾感到不慄而寒. 無論是跳樓或是吊頸甚至草原上傳來一下下槍聲的場面, 冷靜的處理卻令你心寒. 不過, 在某些劇情細節是有點草率, 例如結尾時太早預告災難會結束, 男女主角後來又突然不理生死地走到戶外等, 令劇情有時顯得兒戲.

雖然禮切沙也馬蘭今次的作品不算非常成功, 但我想在荷利活能像他這樣堅持自己的信念 (像今次用驚慄類型說一個環保訊息), 實是很難得.

評分: 7分

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偽術大師 (The Counterfeiters)

37




影片: 《偽術大師》 (The Counterfeiters)
導演: 史提芬‧魯索維斯基(Stefan Ruzowitzky)
日期: 11/6/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這是一部有別於常見關於二次大戰集中營的電影. 沒有大肆描寫集中營的慘況, 亦沒有觸及戰爭的意義. 電影談到的人的情操.

故事是由真人真事改編, 導演以類似紀錄片的模式拍攝, 配合手提攝影和粗糙褪色的畫面, 以及爽快的剪接, 增加了寫實感. 但是, 看畢電影後卻反而有一種不切身不實在的感覺. 我覺得其中一個原因是主角設計抽離. 主角是一個深懂偽造技術的藝術家, 這對一般人來說是陌生的身分. 但劇情卻同時忽略主角的背景 (只知主角是逃自俄羅斯, 家人是受害...), 令角色及故事都失去了真實性, 和發人心省的體驗.

評分: 7.5分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色慾都市 (Sex And The City)

36


影片: 《色慾都市》 (Sex And The City)
導演: 米高柏德烈京 (Michael Patrick King)
日期: 5/6/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12

自己是完全未看過電視版, 但《色慾都市》電影版很完整, 未有影響.

電影以四五十歲女性的愛情觀為題材, 雖然電影中的女人世界多少經過誇張喜劇化, 但也看到身處這個階段的女性所面對的一些壓力. 這是有別於一般的少女愛情電影, 以這為題材的作品不多, 因此對觀眾有一定吸引力和新鮮感 . 不過最喜歡的, 反而是四個女人的友情關係, 充滿趣味, 甚至比愛情部分精彩. 電影不是預期中像 《誘心人》那種精煉的諷刺幽默類型, 但整體公式化得來也算不落俗套.

評分: 7分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奪寶奇兵之水晶骷髏國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

35


影片: 《奪寶奇兵之水晶骷髏國》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
導演: 史提芬史匹堡 (Steven Spielber)
日期: 2/6/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6

作為一個經典的電影系列, 所以捧場以表支持. 但坦白說 個人覺得這一集驚險刺激不足, 表現反而不如以前.

"做戲咁做"的情節- 好人不死, 壞人必敗, 貪心必有惡報, 珍寶最後必定消失...這些指定的犯駁情節, 可以當是《奪寶奇兵》 的特色. 但以今天的電影標準來說, 我認為是應在這種模式和基礎上多作嘗試 , 而非原地踏步.

另一較失望的是以今時的電腦特技來說, 《奪寶奇兵4》是有點失望. 藍幕的拍攝顯得生硬 (一開場的軍事基地, 便看到背景是藍幕拍攝). 可能燈光效果亦有關係. 不知導演是否刻意模仿舊式的片廠拍攝燈光, 令電影失去真實感.

評分: 6.5分

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色慾O先生 (The Story of Richard O)

34


影片: 《色慾O先生》 (The Story of Richard O)
導演: 戴米安奧度 (Damien Odoul)
日期: 31/5/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11

早前因家事, 再加上之後自己病了一場, 所以都沒到戲院看電影近兩星期之久(??!!)......身體好轉後, 本打算依次序先看《奪寶奇兵》, 但播映時間夾不到, 就選了《色慾O先生》.

一看片名, 當然立刻想到同是來自法國的經典情色電影《O孃》 (The Story of O), 明顯戴米安奧度是有意地以"The Story of Richard O"這個片名作一點回應, 不過兩者的風格卻是兩碼子的事. 《O孃》是從女性角度出發, 而且是一部唯美的電影, 從選角到美術到攝影都非常講究. 《色慾O先生》從男性角度出發, 令我有點意外的竟是一部低成本製作. 簡單的場景, DV拍攝, 精簡的攝影.

我想導演是希望透過一場場的性愛, 展現對性與愛的本質疑問的一個探索經歷. 不過卻覺得探討流於表面, 也看不清主角內心的世界的變化. 未知是否刪剪版本問題, 好像好些細節都失去了. 男主角最後覺悟換來的死亡, 又令我想起老師常提及日本電影大師大島渚的《感官世界》. 慚愧的是身為電影學生仍未看此片, 但據老師所說, 該片主角同樣在經歷不斷的性愛後, 同樣以死亡作終結.

翻查一下導演的來歷, 原來是《青青殘酷少年》(Le Souffle) 的導演. 記得《青青殘酷少年》最深的印象是那高反差的黑白攝影. 另《青青殘酷少年》描寫生命中捉不到的虛無及對同性的曖昧, 正是與《色慾O先生》共通之處.

評分: 7分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低清老翻王 (Be Kind Rewind)

33


影片: 《低清老翻王》 (Be Kind Rewind)
導演: 米高歌治 (Michel Gondry)
日期: 19/5/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對我來說, Michel Gondry的作品, 一定會看, 因為每次他會帶來一點新意. 但《低清老翻王》跟以前的作品有點不同, 意想不到他會玩LO-TECH搞笑, 沒有了以往那些出神入化的特技, 可能正要為自己以往的作品來個180度大反轉.

頭三分一部分絕對抵死惹笑, 翻拍《捉鬼敢死隊》一段簡直拍案叫絕, 正是"超低能, 勁搞笑". 不過後段有點承接不住. 笑料減弱是一個原因, 但從劇本角度看, crisis本身太過簡單, 以想搞溫情的resolution亦有點粗糙. 想起來Michel Gondry好像未拍過這類型的喜劇作品, 所以這已是一個好的嘗試.

評分: 7分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沙煲兄妹日記 (The Savages)

32


影片: 《沙煲兄妹日記》 (The Savages)
導演: 塔瑪華珍姬絲 (Tamara Jenkins)
日期: 5/5/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G6

電影比較:
《老豆堅過美麗堅》- 風趣幽默, 喜中有悲; 《沙煲兄妹日記》- 不失幽默, 卻多了點細膩, 悲中有喜. 前著不俗, 但我更喜歡後者.

我欣賞電影的簡單而細膩, 及高章的編劇技巧. 戲中老爸離開後, 女主角說了一句 :"That's it?". 是多麼簡單和輕柔, 但卻令人思考窩心.

我很少在這裡詳細提及電影的劇情, 以免影響未看該片的朋友. 但今次卻希望以《沙煲兄妹日記》為例子, 討論一下何為高手的導演和編劇. 舉片中父親逝世一幕為例.
兩兄妹在老父身邊守候, 但卻不知不覺睡著. 醒來是老父已離開人世. 在大部分的電影/電視, 這一場戲的發展一般會是 :
選擇一, 兩人站在床邊, 妹妹痛哭, 哥哥則強忍著悲哀安慰妹妹
選擇二, 場景跳到墓場葬禮, 一陣人圍著墓地憑弔.
但《沙煲兄妹日記》 的處理是, 妹妹與哥哥站在已離開的父親床邊, 妹妹掉下"that's it?"一句後, 兩人便無言而對, 只有一臉無奈. 然後畫面立刻跳到六個月後, 哥哥看妹妹以他童年與父親生活創作的話劇. 哥哥看著掉下眼淚, 妹妹問他是否哭了. 就是這簡單一幕, 簡單的一問一答, 遙遙地為兩人在父親離開一幕的沉默作了回應, 突顯出兩人對父親的懷念和愛意, 更窩心和為觀眾留下思考空間.

個人更欣賞的是導演對於生命的正面態度. 電影細膩地描寫著一家三口的生活, 有喜有悲, 充滿生活感. 電影到最後, 妹妹與哥哥都重生面對生活, 再次積極面對人生. 人要珍惜每一刻, 活在當下. 我自己亦是抱著同樣的態度, 面對親人的離開, 包括數年前婆婆公公及剛離開的爺爺.

評分: 7.5分

2008年5月1日 星期四

鐵甲奇俠 (Iron Man)

31


影片: 《鐵甲奇俠》 (Iron Man)
導演: 艾朗.柯里林 (ERAN KOLIRIN)
日期: 1/5/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L2

以美國漫畫電影來說, 《鐵甲奇俠》算是不俗. 特技非常出色, 完全看不出破綻. 加上人物設計有幽默感, 令即使是公式化的故事都添上一點生氣. 在《蜘蛛俠3》和《神奇4俠:銀魔現身》的不濟後, 總算為MARVEL挽回臉子. 不過依然挑剔前段入戲略慢, 交待太冗贅, 後段大戰又略為太短, 未如期待般大戰一場.

片尾的第二集伏線, 是簡單了點, 但亦讓人期待第二集會更出色.

評分: 7.5分

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美國清一sick檔案 (SICKO)

30


影片: 《美國清一sick檔案》 (SICKO)
導演: 米高.摩亞 (Michael Moore)
日期: 29/4/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G5

我喜歡的米高摩亞回來了. 個人很喜歡《美國黐Gun檔案》, 因為導演一矢中的, 幽默抵死. 但之後的《華氏9/11》變成了針對人而非事, 只有批評而失去了客觀的支持. 今次《美國清一sick檔案》探討美國醫療問題, 終於再現風采.

很多人批評米高摩亞的作品不夠全面客觀, 有些情節可能是製造出來. 我同意. 但我強調這是電影, 不是新聞片. 兩者不同之處是前者可以有立場(應該要有), 後者就要中肯客觀分折. 所以我絕對欣賞米高摩亞的紀錄片風格, 尖銳幽默又帶點感性. 自己當然心裡明白他所說的並非事件全部, 但他所引起的反思, 是絕對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看罷電影, 想起香港政府在構思的全民醫療保險, 心中也不禁擔心, 會否出現如美國醫療問題. 想來這電影應當是香港政府和政客的必修教材之一.

評分: 8分

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警察樂隊來訪時 (The Band's Visit)

29


影片: 《警察樂隊來訪時》 (The Band's Visit)
導演: 艾朗.柯里林 (ERAN KOLIRIN)
日期: 22/4/0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G6

不要誤以為這部電影會有大量樂隊的音樂演出, 這其實探討人情的輕喜劇作品.
整部作品都淡淡然的, 抽象點說是絲毫沒有壓迫的感覺, 是令人看後舒服的電影經驗. 一行八人, 來到異到, 看到的不是什麼新奇事物或文化差異, 而是根本的人與人關係的日常生活問題. 但透過這班外地來的局外人角度來看, 令生活的瑣事多了點幽默和變化, 就像把小石頭拋向平靜湖水時引起的小小漣漪. 一轉眼, 一天便過去, 樂隊又要離開而小鎮又回復平靜, 一切好像沒有發生過, 但其實在每個人心中都留下了小小的點滴.

評分: 7.5分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一個好爸爸 (Run Papa Run)

28


影片: 《一個好爸爸》 (Run Papa Run)
導演: 張艾嘉 (Sylvia Chang)
日期: 19/4/08
影院: 奧海城百老匯
座位: H11


雖然我看過張艾嘉導演的作品不多, 但她是我其中一位欣賞的女性電影導演. 欣賞她的原因是她描寫的女性故事, 不會只令女性共鳴, 即使是男性觀眾也能體會, 這並非太多女性導演能做到的. 張艾嘉今次反過來, 名正言順拍一部男性電影, 結果又如何呢? 《一個好爸爸》 好的地方是拍得笑中有淚, 可能因是女性導演關係, 所以古天樂與女兒的關係多了一點細膩. 但從古天樂角度寫男女關係便失色. 一見中情, 包二嫂等情節都有點造作, 不及她寫女性感情般出色.

評分: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