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明媚時光 (Glamorous Youth)

51


影片: 《明媚時光》 (Glamorous Youth)
導演: 翁子光 (Philip Yung)
日期: 25/9/09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14

一部二個多小時的作品, 製作橫跨中港兩地, 片中涉及大量人物角色, 以獨立製作的規模來說是絕不簡單. 我特別欣賞導演對創作及表達訊息的堅持, 因我相信《明媚時光》在創作和製作上必定比一般獨立電影遇到更多的問題. 誠意是可嘉的, 只可惜的是, 最後作品的整體表現卻有待改善.

首先的問題是材料太多. 片中前段透過陳健康這個角色與他身邊的老師、朋友及女朋友, 探討現代年輕人的友情關係、愛情觀與性觀念. 後段則著重寫陳一家人及陳與內地女友的關係, 暗喻中港的關係. 陳健康這個角色有點模糊, 刻劃不夠清晰, 未能帶動貫穿整個作品. 還有故事多線發展但內容見鬆散欠缺凝聚力, 而且視點與探討的主題太多卻未有深入地討論, 令中心思想不明確.

另外, 劇本上細節有改進空間, 特別是對白的處理. 以一部寫實的作品來說是太多文藝的對白了, 再加上片中很多的對白亦太說教說得太白, 給人一份造作失真之感.

評分: 7分

羅娜的沉默 (Lorna's Silence)

50

影片: 《羅娜的沉默》 (Lorna's Silence)
導演: 桑皮亞達頓, 路爾達頓 (Jean-Pierre and Luc Dardenne)
日期: 25/9/09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11

Dardenne兄第新作《羅娜的沉默》, 不其然讓我想起他們舊作《露茜坦》. 貫徹以往細緻寫實的描寫, 兩者同樣表現女性在社會下的無助及如何努力掙扎求存, 如何捉緊自己的生命. 他們倆的作品看後總打進你的內心裡. 常說當角色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時, 戲劇最富張力, 而生與死正是Dardenne兄弟作品的重要主題. 最令我欣賞的是他們從來沒有渲染生與死, 一切都是處理得平淡而貼實. 像《羅娜的沉默》其中一場戲, 鏡頭看著剛戒掉毒癮的羅娜丈夫歡欣地與羅娜道別, 踏著單車遠去準備展開新生活, 下一個鏡頭已是羅娜在殮房替他準備身後事. 簡單直接卻充滿思考空間, 只是運用蒙太奇便把兩個畫面構出生命的無奈與沉重. 當然也要一提演員們的精彩演出, 在長鏡頭下活生生地演活了角色.

在《露茜坦》片末, 心儀露茜坦但被她出賣的男子扶起崩潰地哭著的露茜坦的一點默默支持; 在《半熟爸爸》最後獄中布魯諾與索妮兩人相擁而哭所表現的愛與原諒; 在《羅娜的沉默》中避開黑幫懷著孕的羅娜, 走進晨曦中的森林開展新的一天......這都是Dardenne兄弟電影中的結尾, 收筆總是那麼清脆俐落而又餘音裊裊.

評分: 8分

意外 (Accident)

49


影片: 《意外》 (Accident)
導演: 鄭保瑞 (Zheng Baorui)
日期: 25/9/09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12

意外是指由天意造成的傷害. 學習寫劇本時, 老師常說要避免用意外作為解釋, 因為意外是沒有原因的, 它會破壞戲劇的連貫與追看性. 但當意外是人為的, 究竟這還算意外嗎?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一開首第一次的意外佈局見心思, 令人眼前一亮. 意外發生得來既看似天意弄人卻是人為安排, 巧妙的舖排像依循著蝴蝶效應的理論. 不過連當時人的思考決定也要預先精心計算, 確實是技高一著. 扣人心絃的是每一刻只要有絲毫出錯, 結果便會改寫. 中段拍古天樂細心追查任賢齊一部分也優異. 對白不多, 寂靜的調子, 營造出古天樂冷靜的內心世界, 那冷峻的風格別有味道.

前半部分用心的設計確實是精彩, 但後半部那份精煉卻鬆懈了. 讓林雪身亡的交通意外的解釋倒不如讓它留空罷了. 最後結局的意外佈局原意是有趣的. 聰明反被聰明誤, 以為一直是人定勝天, 到頭來還是天定勝人, 正所謂意料之外才是意外 . 只是意外失敗的原因, 未免太牽強.

評分: 7分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尋找快樂窩 (Away We Go)

48


影片: 《尋找快樂窩》 (Away We Go)
導演: 森文迪斯 (Sam Mendes)
日期: 16/9/09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H6

一部淺談人生哲理的公路式輕喜劇. 美國電影拍這類型題材別有趣味, 而自己也特別喜歡這類型作品, 如早前剛上映的《清潔小小姐》, 或是多年前的《陽光小小姐》、《酒佬日記》等. 《尋找快樂窩》的故事很簡單, 一對夫婦臨盆在即, 一心住在父母的附近但求有照應, 父母卻突然為了達成心願遠行而去. 像被遺棄的他們, 於是也決定出發尋找自己的快樂窩.

前半拍得不錯, 面對不負責任的父母、尖酸刻薄的前女上司與她滿口悲天道理的丈夫一家、在感情上猶豫不決的妹妹, 簡單的處景, 卻不乏精句, 有趣幽默. 後半部劇情推進得有點膠著, 情感表達較曖昧, 不及前半部爽快精彩.

兜兜轉轉, 電影到了結尾, 這對夫婦終於明白到一個完整的親情和家人關係是人生最重要的. 領悟的訊息不一定要有什麼大徹大悟發人心省, 尋找的過程往往最重要, 而《尋找快樂窩》 中稍有點不足的便是尋找過程的表達未算強烈清晰. 不過最後兩人回家打開大門一看, 那場面實在是漂亮, 為全片畫上美麗的句號.


評分: 7.5分

波兒出城之妖壇教祖三點畢露搞硬美國佬 (Bruno)

47


影片: 《波兒出城之妖壇教祖三點畢露搞硬美國佬》 (Bruno)
導演: 拉利查理斯 (Larry Charles)
日期: 16/9/09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H12

只可說《波兒出城》或《波叔出城》, 都不是我杯茶. 《波兒出城》其實比《波叔出城》更有野心. 透過BRUNO這同性戀潮流ICON角色, 諷刺和探討美國社會中同性戀歧視、種族歧視、名人荒誕的社交生活等社會現象與問題. 不過, 可惜本片只限於表面地借題發揮, 未有對論題有深層精闢的見解.

《波兒出城》的不文笑料比《波叔出城》更大量而露骨. 說實在是太賣弄, 有點失控, 惹笑作用反而弄巧反拙. 不過, 沙格畢朗高漢確實用心賣力, 造型與演出唯妙唯肖. 看海報時實不能相信他是飾演《波叔出城》中鄉下中年男子角色"波叔"的沙格畢朗高漢, 簡直判若兩人.

覺得《波兒出城》實庸俗, 但最意料之外的是沙格畢朗高漢在片中獻唱一曲, 提倡和平大同, 出奇地真誠動心, 是整部電影的點睛.

評分: 6.5分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希魔撞正殺人狂 (Inglourious Basterds)

46

影片: 《希魔撞正殺人狂》 (Inglourious Basterds)
導演: 昆頓塔倫天奴 (Quentin Tarantino)
日期: 8/9/09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H6

進戲院前在想, 塔倫天奴絕對不會安於本份正正經經的說一個二次大戰故事, 好奇他會有什麼鬼主意. 原來今次他要諷刺玩盡歷史, 來過瘋狂的歷史改寫. 假如希特拉在二次大戰中被盟軍殺死, 歷史將會怎樣改寫? 這實在是有趣的想法.

整體來說《希魔撞正殺人狂》角色略厭太多太分散戲份, 角色間關係不夠緊扣, 令節奏有點鬆散欠緊湊. 不過, 局部場面處理仍然出色見功架. 如開首小屋內德個軍官與農民間的問話, 開首時軍官看似和善而農民則自信沉實, 但後來位置卻完全扭過來. 又如酒吧盟軍間諜與德軍同桌共飲, 表面嬉笑怒罵但背後卻如箭在絃觸目驚心. 在塔倫天奴簽名式的長鏡頭、場面調度下, 產生一份緊張的氣氛與張力. 《希魔撞正殺人狂》還有塔倫天奴作品中常見喋喋不休的對白, 但今次不再只是閒話家常, 變得更精煉用心.

評分: 7分

清潔小小姐 (Sunshine Cleaning)

45

影片: 《清潔小小姐》 (Sunshine Cleaning)
導演: 姬絲汀謝夫絲 (Christine Jeffs)
日期: 8/9/09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H6

不要被中文片名誤會, 《清潔小小姐》跟《陽光小小姐》或是《快樂小小姐》皆沒關係, 三部作品分別來自不同導演. 不過有一點相同的, 就是三者同樣要帶出了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

《清潔小小姐》描寫的是人與人擦身而過所發生的故事. 此片以清理案發現場為題材, 真是古怪得來又幽默有趣. 在案發現場每次都會遇上意想不到的狀況, 最重要的是每件案件背後, 也藏著一個故事. 於是乎影片便以此展開, 引伸至一家人的故事. 為了不要再受人白眼而努力賺錢獨力照顧兒子的姊姊、成事不足的PUNK妹妹、固執努力實現對孫兒承諾卻總讓人失望的老父、還有思想行徑古怪但純真的小男孩, 各人的生活總是諸事不順, 家人關係也是鬧翻收場. 但每個人其實都很重視家人, 透過一件件事件, 各人終於明白家人關係的重要

欣賞《清潔小小姐》對家庭關係的描寫, 幽默真摰, 讓你會心微笑. 印象最深刻的是母親的伏筆. 片初妹妹突然剎有介事地看著電視. 然後對姐姐說了幾句看似沒頭沒腦有關檸檬批的對話. 此伏筆一直懸吊著, 直至後段才來一個美麗而感人的應筆, 為電影及片中的角色點上神采.

評分: 7.5分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復仇 (Vengeance)

44

影片: 《復仇》 (Vengeance)
導演: 杜琪峰 (Johnnie To)
日期: 30/8/09
影院: 旺角百老匯
座位: E6

我認為, 要欣賞杜琪峰創作的一系列殺手電影如《復仇》、《放.逐》等作品, 你須要接受風格化將凌駕於合理化這事實, 然後你才能享受杜氏的電影世界.

《復仇》中有幾段特別印象深刻, 如郊外燒烤槍戰或是小孩賣旗等, 帶著不慌不忙卻蓄勢待發的戲劇感. 當然若你要挑剔《復仇》裡故事的合理性, 這是會讓你氣餒的. 像鬼等三人殺掉另一幫殺手後卻留下老五活口; 又或是鬼等人面對黑社會追殺, 卻自投羅網地與他們正面交峰. 這等情節當然不合乎人情常理. 但明顯杜琪峰是清楚明白自己的目的, 要向觀察展現及述說一個怎樣的故事. 細想三個殺手這近乎自殺的行徑, 其實是一種武俠精神的演繹 (從來杜式的殺手電影就是一個現代的武俠世界). 三個殺手發現COSTELLO要對付的就是自己老闆, 在道義上和惻隱心上他們須要履行他們對這客戶的承諾, 但背叛自己的老闆也有違忠誠的原則. 因此後來的冒死戰役, 他們根本就打算要壯烈犧牲, 作為對前老闆的一個交待和贖罪.

記憶, 是《復仇》中一個有趣的完素 記憶與復仇有不解關係. 沒有記憶, 便沒有需要復仇. 我覺得除了COSTELLO外, 若其他角色在這方面多作描寫探討, 應能有更多層次的發揮空間.

至於來法國Johnny Hallday的演出, 自己覺得算是稱職, 只是總有點兒跟不上電影的節奏.

評分: 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