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奇蹟男孩 (Wonder)

52














影片: 《奇蹟男孩》(Wonder)
導演: 史提芬查保基 (Stephen Chbosky)
日期: 22/12/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4

一名男孩天生臉容有缺陷,要接受多次整形手術臉上能在大大的疤痕,令他一直受到異目注視,失去自信。到了終於要上學,融入社會,對他來說是重大挑戰。

小男孩自然受到歧視排斥,電影亦固然是圍繞他如何刻服內心恐懼,接受自己,接受別人的目光。但有趣是他心地善良,充滿幽默感,因此漸漸認識到知己好友。而更有趣一段是每年萬聖節是他最高興的一天,因為能充滿自信帶著臉具走在街上。

本片拍得四平八穩,不期望有大驚喜,但拍得輕鬆幽默,沒有刻意催淚,訊息正面勵志。

評分: 7.5分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小馬寶莉大電影 (My Little Pony: The Movie)

51














影片: 《小馬寶莉大電影》(My Little Pony: The Movie)
導演: 傑森提森 (Jayson Thiessen)
日期: 17/12/17
影院: 青衣嘉禾
座位: D11

因有免費戲票,所以帶女兒來看。知道有電視卡通劇集,但沒看過,想不到這動畫版有驚喜。

劇情是一班小馬去找幫手拯救自己家園及朋友。劇情有趣多變,緊湊而幽默惹笑,每隻小馬的性格鮮明突出。我最欣賞是主題訊息,說的是友情,要去關心、幫助及最重要的原諒朋友,簡單明確而正面。

當然這不是PIXAR那種有深度大製作的動畫,但以小孩為觀眾的動畫來說,《小馬寶莉大電影》絕對做足一百分。

評分: 7分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相親相愛 (Love Education)

50














影片: 《相親相愛》(Love Education)
導演: 張艾嘉 (Sylvia Chang)
日期: 15/12/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5

一直喜歡張艾嘉導演的作品,喜歡她對人情的細膩描寫。《相親相愛》描寫老中青三位女性的愛情故事,這不期然讓人聯想到張艾嘉前作《20 30 40》。

何謂愛是片中的重心。姥姥的丈夫婚後便一直離家,甚至還在外結婚生下女兒,但老婆婆對他一直堅守那夫妻的本份。張艾嘉飾的中年母親,要打理整個家庭,對丈夫的愛激情早過,一切而變成習慣。女兒薇薇愛上漂泊的歌手,令她覺得欠安全感。張艾嘉作為導演處理得好的是描寫角色的轉變與成長。三個不同年代的人,其實都是在學習如何去愛,漸漸地明白地愛是要學懂犧牲及有同理心。

論對情的描寫,個人覺得《20 30 40》是較出色,但《相親相愛》提到現今傳媒造新聞的風氣及社會制度法規的問題也很有趣。

評分: 7.5分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白色女孩 (The White Girl)

49














影片: 《白色女孩》(The White Girl)
導演: 白海、杜可風 (Jenny Suen, Christopher Doyle)
日期: 14/12/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F4

《香港三部曲》後,杜可風繼續製作香港本土電影。

《白色女孩》比《香港三部曲》更詩式,著重意念與影像。局部出色,像開首屋內如探射鏡影像,但未有進一步的發揮,尤其是與整體故事的關係。雖然作品以概念先行,但片中有些情節出現實是比較突兀,如白色女孩突然船上母親遺物。何以遺物一直擱在那裡多年可以不被發現?為何錄音帶中能錄下那樣對話?這都有點太脫離邏輯現實。另一個意見是有些對白是說得太白,讓人覺得太造作。

雖然作品成積未如理想,但欣賞導演拼棄市場去探討保育、本土等問題。我個人認為概念本是不錯,若果能以更超現實、更詩式、更天馬行空的方式去表現,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評分: 6.5分


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

第三度殺人 (The Third Murder)

48














影片: 《第三度殺人》(The Third Murder)
導演: 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
日期: 8/12/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D4

是枝裕和暫停一下家庭倫理電影,今次帶來的是一部偵探電影。

第三度殺人,是指兩名被殺死者後,法律判處的疑兇的死刑。導演質疑一般人殺人是犯罪,但在法庭裡即使是因為未找到真相而判死刑,其實是否以司法制度名義去殺人?究竟我們是否有權力去決定別人的生死?很多情況沒人在意真相是什麼,只是關心自己希望相信的事實。

論推理偵探案,《第三度殺人》未算突出,去年另一部推理電影《怒》便更複雜及有層次。我個人還是喜歡是枝裕和溫情電影的細膩筆足。

評分: 7分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正義聯盟 (Justice League)

47














影片: 《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
導演: 薩克薛達(Zack Snyder)
日期: 29/11/17
影院: 葵芳百老匯
座位: F5

延續著《蝙蝠俠對超人: 正義曙光》後超人之死的故事,亦終於來到DC Comics的大結集。

英雄們首次聚首,仍然以神奇女俠最搶鏡,閃電俠則最有趣。而超人實在太超班,五個英雄加起來也敵不過一個超人,以致最後一場大戰,變得太一面倒。論娛樂性今集是可以,但始終未達Zack Snyder《戰狼300》或《超人: 鋼鐵英雄》般的水準,影迷期待他可以帶來一個更風格化的系列。

網上消息說 《正義聯盟》本來有一個比現版本更複雜的劇本,未知是否怕觀眾未能接受,所以拍出這個大眾化的版本。論潛力Justice League其實不比Avengers差,但如何找出突破是關鍵所在。

評分: 7分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再見魅了緣 (A Ghost Story)

46














影片: 《再見魅了緣》(A Ghost Story)
導演: 大衛羅利(David Lowery)
日期: 24/11/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5

一對夫妻感情日漸冷漠,同時家中常發生詭異事件。丈夫意外身亡,化身鬼魂,繼續守候著妻子。

導演以一個簡單的鬼故事,探索愛與回憶是否永恆的論題。導演透過蒙太奇剪接,把跳躍及不同時間片段結合起來,呈現出像記憶般的片段影像,破時空界限。遺亡,輪迴,回憶,誇越時空的愛等,讓人聯想到《星際啟示錄》與《生命樹》的時間與宇宙觀。

《再見魅了緣》沒有華麗的視覺特技,鬼魂造型只是一塊白布,甚至大部分時間只有家中一個場景,但全片瀰漫著一種鬼魅的味道,神秘吸引。化身鬼魂的丈夫跟鄰居的鬼魂溝通,更是神來之筆。丈夫對妻子的那份愛的堅持,是非常淒美,結局亦餘音梟梟。

愛情鬼片最著名的可以算是《人鬼情末了》,而《再見魅了緣》可能是其中一部最忽視的鬼片。

評分: 7.5分

光 (Radiance)

45














影片: 《光》(Radiance)
導演: 河瀨直美(Naomi Kawase)
日期: 24/11/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5

視障人士生活面對的問題,有時是正常人難去想像,尤其是箇中細節的差別。看電影這本常的娛樂與藝術,因電影的本質是流動影像,所以如何讓盲人也可以體驗到這種藝術是一個難題。

主角雅哉是攝影師,而且視力漸退的問題,對他來說是一種折磨。內心自認為與其他視障人士有別,到完全失去視力一刻變得更難去接受。不過我覺得當中的描寫仍太表面,未能真的表現到內心的衝擊。

片中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口述影像員其實像是一個翻譯員,把影像翻譯成語言,那應該盡量仔細的描述,還是要留有空白?以及口述過程是否需要加上個人的詮釋?如何保留導演原意而同時讓觀眾有思考空間?如何能做到同理心,和有是心靈的交流 ?

評分: 7分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叛逆字傳: 我的麥田捕曲 ( REBEL IN THE RYE)

44














影片: 《叛逆字傳: 我的麥田捕曲》( REBEL IN THE RYE)
導演: 丹尼史壯(Danny Strong)
日期: 17/11/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4

美國著名作家沙林傑 的自傳式電影。他的《麥田捕手》我是差不多廿年前看的,印象已模糊,但看《叛逆字傳: 我的麥田捕曲》勾起了一些細節。

《叛》記述了沙林傑如何踏上作家之路。他的創作路可算傳奇,本是滿懷才華,但因戰爭服役以迷失,然後由一沉不起到寫成第一部長篇鉅著《麥田捕手》,再毅然封筆,當中描寫出沙林傑內心的矛盾起跌。跟去年的《筆羈天才》一樣,描寫作家成名背後的辛酸,以及表面風光背後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兩部作品比較,《叛》更豐富,戲味更濃。

評分: 7分

情詸梵高 (Loving Vincent)

43
影片: 《情詸梵高》(Loving Vincent)
導演: Dorota Kobiela, Hugh Welchman
日期: 15/2/1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G5

用油畫拍成的動畫,製作時間、精力與心機都是正常手繪動畫的幾倍。我之前看過《老人與海》的油畫動畫短片,但能製成長片,實在是難得。

影片是說梵高朋友要找出他死因的故事,動畫模仿梵高獨特的繪畫風格,亦把很多梵高名畫以動畫重現。梵高的畫本身就有一種動感,所以把它轉化為動畫是很有趣,我自己以前亦曾試把他的“Starry Night”做成動畫。我覺得《情詸梵高》文學味濃,劇情上不會有什麼曲拆離奇的發展,但那份淡淡憂鬱感正配合梵高的一生。

看《情詸梵高》像看了過畫展,特別適合對繪畫藝術有興趣的觀眾。整個製作用上過百畫家,據說亦有來自香港的畫家參與,實在是一種榮幸。

評分: 7.5分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雷神奇俠3:諸神黃昏 (THOR: RAGNAROK)

42













影片: 《雷神奇俠3:諸神黃昏》(THOR: RAGNAROK)
導演: Taika Waititi
日期: 26/10/17
影院: GV青衣城
座位: H6

來到第三集的《雷神奇俠》,若跟第一集相比,我覺得雷神系列似乎越拍越味道,亦逐漸建立自己的風格。

今集的卡士強勁,有奇異博士客串,還有失蹤的變形俠醫再度出現拍檔。而今次敵人,由姬白蘭芝飾演的死亡女神,威力強大,形格十足。視覺特技非常出色,劇情曲折,由地球鬥到垃圾星球再鬥到聖域界,劇情雙線發展。聖域界在上集而被入侵,今集更被完全攻陷。加上注入幽默元素,雷神演得有趣,娛樂性豐富。

今集結局為《復仇者聯盟3》掀起序幕,讓影迷期望再度一眾英雄大結集。

評分: 7.5分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風河谷謀殺案 (Wind River)

41













影片: 《風河谷謀殺案》(Wind River)
導演: 泰萊舒列頓(Taylor Sheridan)
日期: 20/10/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4

我想大部分觀眾看《風河谷謀殺案》都會聯想起《雪花高離奇命案》。我對《雪》的細節記憶不深,只記得那冷冷的感覺。而本片風格亦有相似,同樣能做到一份出色冷峻感。一樁雪山上屍體發現案,揭示印第安人權益地位在美國一直被忽視,連人生保護也是一個問題。本片沒有要去彰顯公義,甚至要用以眼還眼的報復,去訴說不公。

片中有幾個出色的蒙太奇剪接,最深刻是主角們接近追查到真兇時,一個剪接跳進第二個時間線,既緊張又驚喜。而最後一段高潮戲,如箭在弦,漲力澎湃。

人有時的高傲自大,在大自然下自見渺小。而人的冷血,有時比冰天雪地的大自然更讓人心寒。

評分: 7.5分



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情人眼裡巴基斯 (Big Sick)

40














影片: 《情人眼裡巴基斯》(Big Sick)
導演: 米高素華特(Michael Showalter)
日期: 29/9/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3

沒有大卡士製作,但成積出色的愛情輕喜劇,亦是男主角卡苗自編自演作品。

片中其中一個元素是文化差異。男主角是美藉巴基斯坦人,他一直不斷在擺脫傳統的枷鎖,像不理家人意願醉心棟篤笑創作。其實家人已經大致西方化,但對結婚傳統仍然非常堅持,堅持他與巴基斯坦女性結婚,但他卻鍾愛美國女孩,成了衝突來源。

雖然說是愛情電影,但片中更多部分,亦是最有趣的,是圍繞卡苗與前女友的父母三人關係。我欣賞片中細膩地描寫各人思想的轉變。前女友父母由對他敵意,漸漸成為知己好友,當中又觸及前女友父母兩人的關係問題,以及卡苗如何勇敢對家人坦誠他的意願。另一個我喜歡本片的部分是它充滿時代感。利用現今生活的細節,如UBER、電話指紋解鎖等,融入電影中。

評分: 7.5分

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逆權司機 (A Taxi Driver)

40














影片: 《逆權司機》(A Taxi Driver)
導演: 張勳(Jang Hoon)
日期: 22/9/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D4

上次《逆權大狀》上映,正直"我要真普選"的運動開始。轉眼間已經三年,追求民主運動仍然艱難地持續著,另一部以公義為題的《逆權司機》,正為大家帶來支持與啟發。

《逆權司機》是據『光州事件』中的真人真事改篇,講述一名的士司機因載一名外國記者到光州採訪,因而引用他對人性與公義的反思。兩部《逆權》作品有幾個相似之處,例如兩個主角都由拜金一族,轉變成為公義為人民無私地付出。論整體藝術性,《逆權大狀》是比《逆權司機》出色,但《逆權司機》卻能做到普及大眾化,劇情有喜有悲,後段雖然是有點戲劇化,但做到賺人熱淚,因此能讓更多人接觸公義這個議題。在雨傘運動後期,因和平模式爭取訴求不果而開始出現更激進行為,『光州事件』的處境非常類似。現在法庭審議著對雨傘運動的指控,《逆權司機》正讓大家可以去理解明白何謂公民抗命。

香港亦拍出多部關於雨傘運動的電影,但在政治壓力與自我審查下發表的空間不斷收窄。但能看到韓國電影不斷出現這類為公義發聲的電影,實在是難能可貴。

評分: 7.5分

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打死不離3父女 (Dangal)

39













影片: 《打死不離3父女》(Dangal)
導演: Nitesh Tiwari
日期: 15/9/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D5

《打死不離3父女》在印度本土大賣,讓人期待能否比《打死不離3兄弟》更出色。

以印度摔跤為主題,主角為了生活而放棄為國增光的夢想,做過平凡的打工一族,直到女兒長大,讓他重燃希望,讓女兒為他完成心願。欣賞片中觸及傳統父權階級與親情的衝突,亦批評重男輕女的社會觀念。論通俗娛樂性,《打死不離3父女》更可算做到一百分,有笑有淚,加上積極勵志的主題,大賣是理所當然。不過我對本片的意見正正是太正面,計算得太正確,因此失去點實在感。另外,若果能深入或另一角度去描寫兩個女兒,亦能令角色更真實立體。

整體來說,我還是喜歡 《打死不離3兄弟》,比《打死不離3父女》更有驚喜。

評分: 7.5分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出貓特工隊 (Bad Genius)

38













影片: 《出貓特工隊》(Bad Genius)
導演: 納塔屈彭皮里亞(Nattawut Poonpiriya)
日期: 5/9/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4

《戀愛病發》後,另一部上映的泰國電影。故名思義,這是關於學生出貓的電影。一個成積出色但家境清貧的女中學生,發現原來自己的優異成積是發財之路。於是她與幾個同學組成出貓團隊,大發金錢夢。

構思不錯,把出貓拍得像特工執行任務,尤其是最要一次國外考試出貓過程。他們仔細策劃,總動員出擊,如何避免被發現,甚至真的有追逐逃跑情節,過程誇張而荒誕,亦有諷刺味道。不過我覺得出貓招式太過普通,我期望有更意想不到的方式,才算是特工隊。我最喜歡是描寫兩個高材生雖然成積好,但都是孤獨,欠缺朋友。兩人疑似建立出友情關係,但最後卻被金錢私慾所破壞。

學生們都沉溺於金錢名利中,甚至走火入魔,不能自拔。在這求學只是求分數的世道,《出貓特工隊》正要嬉笑怒罵的方式,讓人反思求學的意義。

評分: 7.5分

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

編寫美好時光 (Their Finest)

37














影片: 《編寫美好時光》(Their Finest)
導演: 朗舒菲(Lone Scherfig)
日期: 11/8/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5

巧合地今年出現了兩部以二次大戰中鄧寇克大行動為背景的電影。一部是《鄧寇克大行動》,另一部便是《編寫美好時光》。兩部類型與風格截然不同的電影,前者是一部破格的戰爭片,後者則是愛情悲喜劇。

因戰爭大部分男性被徵兵,造就女性成為編劇的機會,女主角Catrin 便因此成為電影編劇。編劇之路過程有趣,例外如何在這男性世界立足,可幸是遇上好拍擋Tom為她指路。本片的劇本出色,尤其是戲劇起伏的舖排,及Cartin與Tom的感情關係。兩人一起寫出出色劇本。在無情殘酷的戰火下,這段看似輕鬆幸福的小人物生活,形成強烈對比。

縱使你能寫出膾炙人口、激動人心的完美結,諷刺的是卻不能寫出自己的人生。人生不如戲,真實的人生是不可預期,但如何能活在當下,以生命影響生命,這是本片的中心。

評分: 8分


分裂性遊戲 (L'AMANT DOUBLE)

36














影片: 《分裂性遊戲》(L'AMANT DOUBLE)
導演: 法蘭索瓦奧桑(François Ozon)
日期: 11/8/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7

我也有一段時間未有看奧桑的作品,對上一部是四年前的《偷戀隔離媽》。這部新作《分裂性遊戲》,是一部有水準的作品。

《分裂性遊戲》可說是回歸奧桑的拿手好戲,集合驚悚、情色與偵探於一身。片裡最有趣是出現《兩生花》的形貌相同的兩個男人,建立了一個神秘的轉捩點。女主角一直抽絲剝繭找尋他們身分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內心性冷感的原因。與丈夫樣貌一樣但陌生的男人,好奇、神秘與驚恐混合下,產生無比誘惑,挑起了她被壓迫的性慾望以至高潮。遊走在兩個男人間遊走,挑戰道德的底線,還有真實與幻想的混淆,製造出引人入性的效果。

評分: 7.5分

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壞蛋獎門人3 (Despicable Me 3)

35















影片: 《壞蛋獎門人3》(Despicable Me 3)
導演: 皮爾哥菲、凱爾巴達、艾力吉昂(Pierre Coffin, Kyle Balda, Eric Guillon)
日期: 7/8/17
影院: GV青衣
座位: H09

壞蛋獎門人犀利哥一心從良,加入反壞蛋聯盟追捕壞蛋,卻因失職被革職。失意之際卻連繫上失散多年的孖生兄弟,讓他重燃壞蛋的野心。

我沒有看過第一二集,只看過《迷你兵團》。《迷你兵團》有趣過癮,癲倒的行為令人有意外驚喜。但反之,《壞蛋獎門人3》卻讓人覺得驚喜不足,笑料欠創意與深度。《壞蛋獎門人3》其實是關於中年危機,理想與現實的兩難抉擇,但沒有認真加以發揮。迷你兵團亦只能做大配角,其實他們比犀利哥可能更有號召力。

評分: 6.5分

2017年8月4日 星期五

明月幾時有 (Our Time Will Come)

34













影片: 《明月幾時有》(Our Time Will Come)
導演: 許鞍華(Ann Hui)
日期: 4/8/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4

一個以香港淪陷為背景的電影,關於「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抗日的故事。但我一邊看一邊有一個奇怪的感覺,便是欠缺香港的感覺。

片中有大量香港演員,但男女主角卻不是香港人。場景設定是香港,卻看不到一點香港地標特徵。雖說是四十年代香港跟今天轉變很多,但簡單的一個維港或獅子山太平山大家還是認得的。其中一幕說到是銅鑼灣,那個半遮半掩的避風港塘鏡頭讓人感到可憐,以今天的電腦技術而言一個簡單的Establishing shot應該不難實現。在前設不足下難以建立親切感。

許鞍華是善於說關於人的故事,但《明月幾時有》的角色卻是公式化了,欠缺深度,比起她以往的作品,明顯失色。若單純以抗日戰爭片來說,在場面設計劇情起伏等又遠未達標。整體構想是不錯,可惜做不到那史詩式效果。

評分: 7分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香港製造(4K修復版) (Made In Hong Kong(4K Restored Version))

33













影片: 《香港製造(4K修復版)》(Made In Hong Kong(4K Restored Version))
導演: 陳果(Fruit Chan)
日期: 28/7/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4

這是一部我已經看過多次的電影,甚至讀電影時也以它作為功課的研究對象,即使現在再看一次,仍然感受很深,以及有新的領悟。一部經典是要經得起時代的洗禮,《香港製造》絕對當之無愧。已經有各種角度對《香港製造》作分折討論,因此今次純粹談談個人感受。

《香港製造》拍於九前回歸前,紀錄著當時的社會面貌,尤其是面對回歸這重大轉變。現在再看,當中的暗喻當中的預言,著實是劃時代,與這在社會情況有很多不某而合的地方。自己感受最深的是電影中對青年人的無助,對成長對未來的無奈描寫,那份絕望感是那麼沉重,看後讓人揮之不去。那種透徹,讓從第一次看時十多歲的小伙子到今天三十多歲成人但仍有一份迷失的我,產生著強烈的共鳴。

近年興起本土電影,但這部廿年前的電影,比近年所見的本土電影更本土,是一部沒有負擔(市場/政治),完全屬於香港人的香港電影。
 
評分: 8.5分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鄧寇克大行動 (Dunkirk)

32














影片: 《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
導演: 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
日期: 21/7/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3

基斯杜化路蘭在電影類型上不斷在不同嘗試,繼之前的科幻、英雄電影後,今次是關於二次大戰英軍從法國鄧寇克撤退的史詩式戰爭電影。

有別與 《星際啟示錄》與 《潛行空間》, 《鄧寇克大行動》沒有複雜的故事、理論或前設,故事其實很簡單,但卻更突顯導演說敘事的能力。在電影結構上導演繼續作新嘗試,《鄧寇克大行動》以三個角色、三個切入點以及三個不同時空構成時。三個時空的起點不同,在電影中時間速度也不同,最後卻巧妙地交遇上,是一次有趣的時間與空間概念的實驗,某程度是延續《星際啟示錄》對時空的探索。《鄧寇克大行動》另一個特色是沒有既定主角,三段情節互相交錯,沒有主客之分。我自己亦喜歡片中的攝影,戰機追逐的畫面尤其有張力,沒有對白,單純引擎與子彈聲及追逐的畫面,卻讓人緊張。一眾土兵在擱淺的船艙遇襲,沒有一個船外的鏡頭,直到第二段的長官在碼頭的視點,這樣的攝影與剪接處理,都增加了緊張感與想像空間。

綜合而言,《鄧寇克大行動》脫離典型戰爭片的模式與敘事結構,可能有人覺得不明所以,但我覺得基斯杜化路蘭成功表現電影藝術的可能性。

評分: 8分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蜘蛛俠:強勢回歸 (Spider-Man: Homecoming)

31














影片: 《蜘蛛俠:強勢回歸》(Spider-Man: Homecoming)
導演: 鍾華斯(Jon Watts)
日期: 20/7/17
影院: GV青衣
座位: F12

蜘蛛俠上次在《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出場,角色獲得好評,現在推出個人電影,再以Ironman搭檔,相當有吸引力。

轉眼間已來到第三代蜘蛛俠,新一代蜘蛛俠形象有別於第一代的乖孩子,亦不像二代的壞男孩,而是惹笑蝦碌多嘴活躍男孩,貫徹近年Marvel注入的輕鬆幽默元素。比起以往多部《蜘蛛俠》,這一部明顯節奏更明快,在歸隊Avengers後內容更豐富,動作場面也出色,稍為有不同的是不像之前兩代著重愛情線。而我覺得最有趣是飾演禿鷹的米高基頓,由《飛鳥俠》自嘲《蝙蝠俠》,到現在又再演飛鳥俠般的禿鷹角色,不同戲內角色之間關係相當微妙。

新一代的《蜘蛛俠》似乎大為受落,且看能否為這系列帶來更多驚喜。

評分: 7.5分

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臘腸狗四圍走 (Wiener-Dog)

30














影片: 《臘腸狗四圍走》(Wiener-Dog)
導演: 陶德蘇朗兹(Todd Solondz)
日期: 14/7/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4

《臘腸狗四圍走》由四段故事組成,以一隻臘腸狗貫穿全片。頭兩段有點連貫性,後兩段可能是同一隻臘腸狗延續的故事,但沒有明確交代。

第一段臘腸狗來到新家庭,看到夫妻間的冷淡感情;第二段看到毒男原來都有柔情一面;第三段是關於中年危機,如何面對時代轉變;最後一段是老人的空虛,對倒數生命的恐懼。整體是以黑色幽默手法看人生,尤其是生離死別。個人覺得第二段最有戲味,笑中有淚,亦帶點公路電影的味道。 其餘的有點老生常談,沒有太大啟發。而臘腸狗這個主體運用我覺得未算出色,有趣是牠經歷了多次生命危險,但除了第一段佔『戲』較重外,另三段都有點是閒角一個。

評分: 6.5分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再一次禁戀 (Una)

29













影片: 《再一次禁戀》(Una)
導演: 班尼狄安得魯斯(Benedict Andrews)
日期: 7/7/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F4

改篇自舞台劇《黑鳥》,十五年前未成年的鄔娜與鄰居叔叔雷發生忘年戀,結果令霑被判入獄。十五年後鄔娜尋回失蹤了的雷,要再續情緣。

拍成電影版,我覺得舞台感覺仍很強烈,像是在工場餐廳內的場面調度,還有戲劇的節奏,仍有舞台影子。另外,片裡大部分靠對白與演員的演戲去推進劇情及內心戲,我會希望多利用電影語言或者行動去推動,會來得更生動。但我有疑問是墨鄔娜迷戀著這年長男子的原因。是單純的愛、是戀父情意結(影片沒交代她父親),還是其他因素?若能加以補充,會有助觀眾代入角色。

《再一次禁戀》整體拍得工整,但卻欠點火花與特色。

評分: 6.5分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變愛病發 (Heart Attack)

28













影片: 《變愛病發》(Heart Attack)
導演: 納華普譚容格坦拿列(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
日期: 30/6/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7

泰國的電影在香港上映的不多,難得今次這部 《變愛病發》不是什麼大片,卻能上映,因為這是一部值得欣賞的精緻愛情小品。

自由工作設計師阿翁,是個極盡責的工作狂,因為一次不眠不休工作五天,換來滿身長出紅疹。來到公立醫院求診,慢長的等候令人卻步,但卻讓他遇上貌美的女醫生,令本來只有一工作生活的他帶來衝擊。我喜歡《變愛病發》那份現代都市味道,是寫實的劇照,尤其是對設計工作者的生活,那種帶點荒誕但又真實的工作壓力,最有種莫過於在喪禮中仍不忘工作。至於主線的愛情線,拍出那種戇男暗戀美女的曖昧,與女醫生的相處相當妙趣,更要被看全相。最有趣是如何在工作與感情中抉擇,他內心糾纏的描繪充滿喜劇感。不過戇男害羞得有點兒過分了點。

《變愛病發》輕鬆幽默,感情描寫細膩,男女主角都演得生動有趣,是連近年港產片也少見的用心出色都市電影。


評分: 8分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變形金剛:最後武士 (Transformers : The Last Knight)

27














影片: 《變形金剛:最後武士》(Transformers : The Last Knight)
導演: 米高比爾(Michael Bay)
日期: 29/6/17
影院: GV青衣
座位: I07

其實這個《變形金剛》電影系列,越拍越失去神髓,似乎越來越難令變形金剛迷滿意。上集尤其失望,可以用慘不忍睹去形容,因此對今集也未有期望。

今集似乎想搞新意,電影中很大篇幅是解開變形金剛一族與人類的淵源,像是《達文西密碼》式的《變形金剛》,主角們四處去找尋線索。在劇情多加變化是對的,但可能想頭是大了點,在有限的片篇似乎難以盡善,因此整體敘事節奏是非常快。我個人是沒問題,但聽到很多觀眾看得一頭冒水。不過仍令人失望是變形金剛角色的發展,柯柏文變為反派未見突出,再變回正派處理亦太兒戲。正邪兩派對戰除了繼續火爆場面外,亦沒有找到突破。

據說這是最後一次由米高比爾導演,且看下集換了導演後能否找到突破。

評分: 6.5分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殘影 (Afterimage)

26














影片: 《殘影》(Afterimage)
導演: 安德烈華意達(Andrzej Wajda)
日期: 9/6/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D4

關於波蘭著名前衛藝術家Wladyslaw Strzemiński的傳奇電影。

Strzemiński的作品深受同業及學生推崇。但在史太林主義下,他的作品被批為不設實際,因而被禁止。他不但失去教席,亦失去其他設計工作,生活頓拮据起來,連一日三餐都成問題。這時有兩個女性出現,包括他的女兒與愛慕他的學生,而導演亦把Strzemiński與兩人的關係拍得出色。個性獨立固執的他,與早熟獨立但又渴望有親情的女兒,還有面對學生迷戀卻冷若止水,都形成一種糾纏與衝突。

究竟自主是何價?本片的中心是強調個人思想獨立的重要,如何不受環境與他人的影響,忠於自我。Strzemiński面對種種壓迫,仍然沒有屈服於權勢,堅持自己的想法,那怕是要捱餓,都不要隨波逐流。最後影片結尾,處理得輕輕的,但卻感人。

評分: 7.5分

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神奇女俠 (Wonder Woman)

25














影片: 《神奇女俠》(Wonder Woman)
導演: Patty Jenkins
日期: 7/6/17
影院: 葵芳百老匯
座位:

上次《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中,其中一個亮點是神奇女俠的出現。今集便打正旗號是她的個人電影,解釋她身世之謎。

雖然Marvel與DC Comics都各自拍了多部超級英雄電影,但《神奇女俠》應才是第一部獨立超級女英雄電影,所以是別具意義。在上集中,神奇女俠的表現絕對是巾幗不讓鬚眉,甚至把蝙蝠俠比下去。不過今集雖然擔正,但未知是否對手太弱,我覺得沒有讓她表現的機會。故事結構我覺得太公式,前段的成長部分太長太慢,後段亦欠驚喜,整體與Marvel仍有距離。

Christopher Nolan的《蝙蝠俠》三部曲可以成為英雄電影的經典,《超人:鋼鐵英雄》亦為DC宇宙帶來好開始,但之後卻又出現《自殺特工隊》欠水準的作品,《神奇女俠》算是不過不失,DC Comics似乎要細心考慮將來電影世界應怎樣發展。

評分: 7分


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29+1 (29+1)

24














影片: 《29+1》(29+1)
導演: 彭秀慧(Kearen Pang)
日期: 2/6/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4

雖然舞台劇版公演了很多次,叫好叫座,不過我都未有看。難得拍成了電影版,終於有機會一看。

兩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子,兩段截然不同的人生經歷。一個是事業女性,卻遇上感情與事業危機。另一個樂天知命更第一次走到夢想的法國,卻面對生命最大考驗。二人在三十歲前巧合地在生命線中遇上。不欠前看的《從前、現在、將來》,同樣是女性電影,關於女性中年危機。《29+1》則是女人三十,未到中年,但卻可能是女性心中年輕與成年的分水嶺。雖然導演第一次從舞台跳進大銀幕,但沒有出現太舞台劇化問題。導演在剪接、影像運用、對白設計等都做得出色。整體節奏明快生動,有笑有淚。兩個女性故事,不同性格不同處境,既對立又互相補足。令女性共鳴的,可能是現今都市女性,究竟追求的是什麼?

《29+1》是近年少見出色的都市女性電影。而我第一次看周秀娜的電影演出,想不到演得自然出色,或許能獲最佳女主角提名。

評分: 7.5分


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異形:聖約 (Alien: Covenant)

23














影片: 《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
導演: 列尼史葛(Ridley Scott)
日期: 26/5/17
影院: Cinema City
座位: G9

我自己很喜歡《普羅米修斯》,它在科幻與驚悚兩者都處理得出色,因而期待這第二部作品。

今集故事延續《普羅米修斯》,發生在十一後,新一班的移民外星的人乘坐聖約號,在外太空收到神秘信息,追尋下發現來到巨人(工程師)星球,卻遇上神秘病原體,更發現來自普羅米修斯號的David。故事情節遙遙呼應著《異形》第一集。上集只見異形初形在尾段出現,今次便正式是異形的誕生。異形的出現及人類與異形的戰鬥沒有太大驚喜,反而全片最出色是兩個樣貌一樣的生物機械人David與Walter,一個變成神一樣,一個忠於人類,一邪一正兩人成為故事的關鍵。

有點失望的是沒有再探討人類生命起源與巨人一族之謎,而且巨人更簡單被滅族更有點浪費了。上集的懸疑及氣氛處理出色,別有格調,今集則有點失色。

評分: 7分

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

畢作虧心事 (Graduation)

22














影片: 《畢作虧心事》(Graduation)
導演: 基里斯汀穆基(Cristian Mungiu)
日期: 19/5/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F3

香港常有虎爸虎媽,為了子女入讀心儀學校,又搬屋又報面試班,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技。

這種升學問世界皆有,今次故事發生在羅馬尼亞。一個有名醫生因女兒受傷,害怕影響女兒考試成績,繼而影響出國,本是正直忠厚的他,也面對是否要走後門的處境。這是一次道德與對子女關懷的交戰對立矛盾。我欣賞導演刻畫出父親的內心掙扎,不甘於跟從社會愛搞關係的風氣,卻又愛女心切,冒上行賄的罪名。以為只是行個方便,雪球卻越滾越大,一發不可收拾。

讓身為父母反思的電影,究竟如何才是合適的方式去幫助子女?一輩子建立的榮譽,卻可以一下子化為烏有。

評分: 7.5分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從前、現在、將來 (Things To Come)

21













影片: 《從前、現在、將來》(Things To Come)
導演: 米雅韓桑露芙(Mia Hansen-Love)
日期: 12/5/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5

這是關於女性踏進中年,面對轉變的故事。

一個事業女性,突然生活出現轉變,從事事完美,到失去身邊的人、失意工作、失落於世代轉變。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如何去應對?她開始時大概仍覺得年輕,能與年輕人生活,但當她去到深山靜修,展開靈性之旅時,卻發現自己已經與年輕人有思想落差。但她努力適應生活,從新生活中的樂趣。整部電影都是淡淡然,不像一般男性中年電影般的強調巨大生活危機與挫折感,而以女性的細膩細緻的角度去描寫各種心理變化,尤其喜歡主角的那種豁達。

評分: 7分

柏德遜 (Paterson)

20













影片: 《柏德遜》(Paterson)
導演: 占渣木殊(Jim Jarmusch)
日期: 12/5/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F5

占渣木殊的電影,我覺得都很有詩意感覺,而這部《柏德遜》,更明正言順是關於詩的電影。

一名喜愛寫詩的巴士司機,每天駕著巴士,遊走於城市。刻板規律的生活,看似枯燥乏味,但愛寫詩的他,對周遭觀察入眉,就如一盒火柴也可成詩。他細味生活點滴,感受生命氣息,令他生命添上色彩。有趣是他妻子跟他南轅北轍,他文靜內歛,妻子則外向勇於嘗試。片中有幾個有趣的段落,例如遇上同樣愛寫詩的女孩、柏德遜跨出安全區後的後果、還有最後與上的日本人。

《柏德遜》不是一部耀目的電影,但當你慢慢細味,卻會體驗到它的味道。

評分: 7分

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春嬌救志明 (Love Off The Cuff)

19













影片: 《春嬌救志明》(Love Off The Cuff)
導演: 彭浩翔(Pang Ho-Cheung)
日期: 11/5/17
影院: 旺角百老匯
座位: D7

拍到了第三集,可以說當初是意想不到。第一集已是多七年前,小品製作,以禁煙為引子,描寫一段即食麵式的愛情關係。第二集大搞愛情關係,有悲有喜,加上大量笑料,成積出眾。因此亦速成了第三集的出現。

上集北上,今集算是回歸了香港。基本仍是走之前的路線,但今次只是局部有驚喜與奇筆,像外星人等算是妙想天開,但志明春嬌兩人關係,則是唔拖唔水,有點牽強感覺。秦沛一角反而是整部戲最突出的角色,不過發揮不算多。其實應該可以與邵音音,擦出更多花火,有條件成為志明春嬌老友記版。結局有點翻炒上集,未能製造驚喜。

究竟都市感情關係還有什麼未發揮,彭浩翔若再拍下一集,值得去探索一下。

評分: 7分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銀河守護隊2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

18













影片: 《銀河守護隊2》(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
導演: 占士根(James Gunn)
日期: 7/5/17
影院: 葵芳百老匯
座位: F8

第一集銀河守護隊,在英雄電影中加進了喜劇元素,令它在MARVEL的英雄電影中找到突破,加上豐富的角色與劇情,使《銀河守護隊》充滿娛樂性。

第二集的重點是找出主角STAR LORD身世之謎。今集未能承接上集氣勢,未有繼續去發展每個角色,令幾名角色間失去了火花。而尋父的過程也沒有驚喜,不及上集曲折離奇,整體是有點拖泥帶水,最後的大戰也是兒兒戲戲。 其實今集最有發揮機會的是STAR LORD與親父EGO父及養父YONDU的關係,但可惜JAMES GUNN未有加以著墨。

宣傳說《銀河守護隊》即將加入《復仇者聯盟》,且看屆時以及第三集會否有新喜。

評分: 7分

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伊朗式遷居 (The Salesman)

17













影片: 《伊朗式遷居》(The Salesman)
導演: 阿斯加法哈迪(Asghar Farhadi)
日期: 5/5/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F5

阿斯加法哈迪再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因為特朗普的入境禁令,掀起了一陣風波,而他亦拒出席奧斯卡而表不滿。

 《伊朗式遷居》繼續探討伊朗的社會、道德、倫理等問題。說是伊朗式遷居,遷居只是引子,實際是關於伊朗式公義的電影。一名話劇導演的妻子,疑被人性侵犯。但是在伊朗的國度,報案緝案竟然不是正道,而是要私下教訓,在公眾羞辱。戲中劇情,不時與話劇《推銷員之死》呼應,提升了閱讀層次。保守的文化令受害人不願啟齒,那是不能說的禁忌。甚至到電影最後,也不知道性侵犯有沒有發生。導演不斷質疑人性道德,尤其是報復與寬恕的矛盾,那個才是最好的救贖,那個才能彰顯公義?

電影的結局充滿諷刺,一個兩難的處境,究竟好何才能獲得真正自由,真正的解脫?
 
評分: 8分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龍先生 (Mr Long)

16













影片: 《龍先生》(Mr Long) - The 41st HKIFF
導演: SABU
日期: 22/4/17
影院: 香港文化中心

SABU可算是位鬼材導演,電影別具風格,只是水準常有不穩,常見是一部作品中有好幾個出色的段落,但又部分段落又鬆散失準。 《龍先生》算是不錯的一部,但中段仍有失焦情況。

《龍先生》講述來自台灣的殺手到日本執行任務,卻失手被擒。他成功逃走,卻流落日本,結果遇上一班有心的日本人與來自台灣吸毒媽媽與她兒子。全片貫徹SABU的黑色荒誕風格,最有趣是冷血殺手亦是出色廚神,在鄰居幫助下更開起麵檔,讓他可以儲錢回國。他替有毒癮的台灣媽媽戒毒,漸漸與她們一家建立起關係,更像一起去旅遊,成了像一家人的關係。這段最溫情,亦是全片最出色一段。不過有些枝節是失掉了或未有好好發揮,像台灣媽媽的前男友再出現,或是龍先生如可解決回國的困難等。

《盜信情緣》仍是SABU最出色的一部電影,《龍先生》是有不足,但在溫情的方向的嘗試,令他的作品更豐富更有層次。

評分: 7.5分



紅海龜 (The Red Turtle)

15













影片: 《紅海龜》(The Red Turtle) - The 41st HKIFF
導演: 米高度德迪維(Michael Dudok de Wit)
日期: 22/4/17
影院: 香港文化中心

我今年看的電影節第一部電影,因為分身不暇,今年只能看兩部。

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的 《紅海龜》,反潮流地是一部2D動畫。簡單的線條,但不簡單的繪畫,尤其是融入了水彩/水墨畫元素,別具風格。我欣賞它的動作設計,雖然是動畫,但真實感很強。像一幕主角被困岩石內水池,那份緊張與危機感是非常強烈真實感。還有是整個戲劇結構簡單而工整,每一幕都是用beginning, middle and end的敘事結構,因此戲劇感很強。紅海龜變成女子,與被困孤島的男人長相廝守,故事既奇幻而傷感,又充滿喻意,讓人思考人生的問題。

整部電影沒有一句對白,卻無損說故事的能力,相反更見影像說故事的重要性。畫面構圖、剪接等都做得非常出色。每個角色都有人性,即使幾隻小蟹也是有趣的角色。毫無疑問《紅海龜》,是一部藝術價值很高,絕不容錯過的作品。

評分: 8分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攻殼機動隊 (Ghost In The Shell)

14













影片: 《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導演: 路柏山達斯(Rupert Sanders)
日期: 21/4/17
影院: The One
座位: G9

日本其中一部經典《攻殼機動隊》,終於拍成真人版電影,不過並非日本電影,而
是由荷利活製作。

我沒有看過漫畫,只看過狎井守的《攻殼機動隊》與《攻殼機動隊-無邪》兩部動畫。實在那是經典,論影像視覺衝擊,以及電影的思考空間來說,這部真人版《攻殼機動隊》未必能及,但這電影版在荷利活大眾化的處理後,至少沒有淪為公式的Blockbuster電影,保留著一點風格。不過劇情未算好好發揮,故事應該可以再曲折,亦可再加深科幻深層次。同人只剩下靈魂,甚至乎記憶也可是被編寫,我,還是否是我。這是《攻殼機動隊》其中一個中心思想,關於自我認知、存在主義,這電影版只是輕輕帶過。

我覺得這電影版格調算處理不錯。跟動畫版一樣,電影版以香港景色作為環境藍本,再加以科幻化。電影美學與未來世界亦有Ridley Scott的《Blade Runner》影子。

評分: 7.5分

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迷幻列車2 (T2 Trainspotting)

13













影片: 《迷幻列車2》(T2 Trainspotting)
導演: 丹尼波爾(Danny Boyle)
日期: 7/4/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5

第一集是廿年前,有趣的跟跟香港回歸一樣。第一集我是後來才看DVD,才都是十多年前的事,詳細內容也記不起,當然經典的幾幕仍印象深刻。

廿年後,一班人再重聚。由青年變成中佬,面對的便是中佬危機。理想是事業有成、結了婚有四口子的家庭,現實卻是婚姻失敗、事業一事無成、理想一籌莫展、性功能退化、科技脫節等。活在低下階層,靠雙手技能生活的,如何能融入適應社會變化。與其回望過去,脫離現實,還是展望將來。有趣的是電影中還提及全球一體化、身份迷失等問題。英國充斥著不同外來人不同文化,本土人本土文化面受挑戰,正與英國出現脫歐論題不謀而合。

要一提《迷幻列車2》的視覺影像也很出色。雖然未必像第一集般能成為經典,但仍然是丹尼波爾值得注意的作品。

評分: 7.5分


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一念無明 (Mad World)

12













影片: 《一念無明》(Mad World)
導演: 黃進(Wong Chun)
日期: 31/3/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3

在香港電影會嚴肅地以精神病患者為題的電影不多,《一念無明》的確是用心的一部。

這部電影真實地、痛苦地呈現著精神病康復者融入社會的問題。一間劏房、兩父子,生活在一個連正常人生活都覺得透不過氣來的空間,那精神壓力更不在話下。欣賞那空間與場景的設定,襯托出精神病者以及低下階層面對的社會問題與內心矛盾衝突。父親愛兒子,卻提心吊膽地藏起鐵鎚;鄰居平常對他們恭維,但一發現他有精神病便立即反目;兒子愛母親,卻接受不了她在生受苦。全片最深刻是余文樂重遇前未婚妻,然後兩人相約來到教會一場戲。劇情不便透露,這場戲是關於愛、恨與寬恕,戲劇衝突很強烈,演前未婚妻的方浩玫演得尤其出色。不過,細節上仍有地方未算太成熟,有些場口略厭過火,如余文樂鬧曾志偉一幕,仍可再啄磨。但作為一對晉導演編劇,已經成績理想。

如何處理精神病問題,電影最後沒有答案。香港電影中以精神病為題的,我印象中最出色是許鞍華的《瘋劫》,若十年前周冠威短片《樓上傳來的歌聲》也拍得寫實細膩。
 
評分: 7.5分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美女與野獸 (Beauty And The Beast)

11













影片: 《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導演: 比爾干頓(Bill Condon)
日期: 26/3/17
影院: 葵芳百老匯
座位: D2

迪士尼將一個家傳戶曉、耳熟能詳的《美女與野獸》童話故事,重拍成真人版。

我主要是陪女兒去看,自己沒有期望。近年童話故事不斷作新嘗試,幾年前《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 與《黑魔后:沉睡魔咒》都嘗試重新演繹童話故事,作出突破。不過今次《美女與野獸》的故事沒有太大改變,驚喜著實沒有,大人看應該欠吸引力,但小朋友應該是覺得滿意的。美女與野獸之間的愛情關係,我覺得其實是最有空間發揮,如何突破典型的情節,或是加上現代敍事元素,都應該可以帶來新意。片中多場歌舞,歌曲仍然保持水準,其中"Be Our Guest"一段歌舞動畫最亮麗多采,充滿活力朝氣,是我最喜愛的。

評分: 6.5分

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盧根 (Logan)

10













影片: 《盧根》(Logan)
導演: 占士曼高 (James Mangold)
日期: 10/3/17
影院: UA ISquare
座位: F13

狼人電影第三部曲,亦說是最後一部。

今集與以往的X-MEN電影很不同。沒有高科技,沒有大搞科幻,即使打鬥也是硬橋硬馬,以一個寫實的風格,去拍這落難的狼人電影。在荒漠大地背景襯托下,顯得格外滄桑唏噓。狼人可能是X-MEN電影中最重情的角色,以往已拍過關於兄弟情及愛情,今次則是父女情。狼人突然成了帶女洪郎,全面是要帶女兒去找回同伴,逃離追捕。這實則是一部公路電影,是一次求贖的過程,要重新找回希望。

X-MEN電影角色不斷換來新血。從《變種特攻:異能第一戰》,《變種特攻:天啟滅世戰》等加入年輕的X-MEN,到今集狼女的出現,象徵X-MEN系列進入新一代。
 
評分: 7.5分

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月亮喜歡藍 (Moonlight)

9













影片: 《月亮喜歡藍》(Moonlight)
導演: 巴利贊堅斯(Barry Jenkins)
日期: 3/3/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3

《月亮喜歡藍》剛獲得今屆奧斯卡最佳電影。今年奧斯卡特別多新力軍,Barry Jenkins以及另一邊廂獲最佳導演的Damien Chazelle,兩人都只是三十多歲,可謂前途無限。

以黑人同性戀為題材的電影,是較少見,尤其是在荷利活電影,因此《月亮喜歡藍》能引起注視。電影分成三節,分別是主角幼年、少年與成年時期。三段時期面對不同的問題。幼年主要是面對吸毒母親,可幸是販毒的黑社會大佬反而給他提供容身之所。少年是面對校園欺凌,以及對性的疑惑。長大後,主角由瘦削青年變成滿身肌肉的黑幫,本以為內弱的他變成強悍,但原來內心卻仍保留青澀荳芽的情懷,形成強烈對比。黑人總讓人有強悍的感覺,《月亮喜歡藍》特別的是表現了黑人柔情的一面。

雖然本片涉及毒品、黑幫,但絕不是一部黑幫電影,而是一部關於一個黑人成長心路歷程的故事。我覺得感情細節上可再細膩著墨,例如描寫那曖昧的同性關係,我亦期望視覺上可以更詩意,例如真的呈現出月光下那種藍的美,便能令本片更動人美麗。



評分: 7.5分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我,不低頭 (I, Daniel Blake)

8













影片: 《我,不低頭》(I, Daniel Blake)
導演: 堅盧治(Ken Loach)
日期: 15/2/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7

康城影展最高殊榮『金棕櫚獎』作品,一部寫實感非常強,揭示著社會制度問題的電影。

一個木工工人,因心臟病而暫時失去工作能力。為了生計,他唯有申請政府的援助,怎料到疾病原來只是小事,官僚制度才是他要面對的最大問題。歸根究底,最大問題是在政府工作的人都欠缺同理心,各人都只按規矩與本子去做事,沒為他人所想,這甚至是被禁止的 (其中一幕一個女職員因協助主角而被訓示)。那班像不冒正業的青年,卻反而最能幫上忙,要一個諷刺。人不希望成為依賴,甚至要放棄尊嚴去自力更生,但當這也被禁止,絕對是不公道的事。結局,正是對社會對制度的一個強烈控訴。

不久前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同樣是諷刺官僚主義,不過卻以幽默方式表現,不及《我,不低頭》的強烈寫實與控訴感。

評分: 7.5分

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星聲夢裡人 (La La Land)

7













影片: 《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
導演: 戴米恩查素(Damien Chazelle)
日期: 11/2/17
影院: 葵芳百老匯
座位: C5

一部受到廣泛好評,被譽為奧斯卡最佳電影大熱的電影。

《星聲夢裡人》最搶鏡是影片的首尾。開首一幕大型歌舞,應該有百位舞者,加上一鏡直落,先聲奪人。片尾一場純音樂襯托,將幾年的生活片段濃縮的幻想片段最感人,是神來之筆,既無奈又傷感。不過除此之外,我覺得其他部分是有點老掉牙的故事,不算生動亦總覺得欠了點朝氣,節奏應該可以緊湊一點。而以歌舞片來說,《星聲夢裡人》的歌曲排舞不算特別突出。EMMA STONE的演出卻絕對是整部電影的靈魂。

雖然我覺得《星聲夢裡人》是差了一點點,但年輕導演戴米恩查素可以說是前途無限,之前一套Whiplash也大獲好評,只是我未有機會一看。

評分: 7.5分


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十個拆彈的少年 (Land Of Mine )

6













影片: 《十個拆彈的少年》(Land Of Mine )
導演: 馬田贊夫列 (Martin Zandvliet)
日期: 1/2/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3

根據真人真事改篇。二次大戰後,德國埋藏在各地戰場的地雷成了各國最頭痛的問題。丹麥軍方於是找來德國戰俘,訓練他們成為拆彈專家。

《十個拆彈的少年》做得最好的,是劇情起跌對立的編排。正如你對德軍沒有好感,導演卻提醒你這只是班小孩。但當你開始同情他們,卻又提醒你他們的罪行。最深刻一幕是當大家清理好地雷在沙灘上踢足球,這畫面是天真充滿希望的美景,突然砰的一聲巨響喚醒眾人,原來這仍是危機四伏的戰場,那對比與諷刺是如何之強烈。電影背後是不斷質問是否應該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敵方埋下的地雷不能要自己國民犧牲,但找來德軍戰俘來拆彈,究竟是活該還是不仁?

值得人反思的電影,在殘酷的現實中,又讓人見到感性一面。最終,仍是人性本善。

評分: 8分

西遊伏妖篇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Demons Strike Back)

5













影片: 《西遊伏妖篇》(Journey To The West: The Demons Strike Back)
導演: 徐克(True Hark)
日期: 1/2/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6

上集周星馳與郭子健合導,可以說是呼應了劉鎮偉的《西遊記》。今集導演換成徐克,少拍喜劇的徐克加上周星馳,究竟會有什麼化學作用?

《西遊伏妖篇》承接上集故事,但風格路線跟上集很不同,尤其是笑料喜劇感著實不足,亦沒有感性的一面,相信因此令很多觀眾失望。因意相不到的是,其實在為徐克電影是可以預期,《西遊伏妖篇》出現了周星馳電影中甚少出現的政治暗喻。劇情不便透露,但是關於唐三藏應否相信叛逆的孫悟空,結局讓我想起香港人非常熟悉的一段籤文:“何為邪鬼何為神,神鬼為何兩不分”。究竟我們是否可以單憑表面去相信,當中甚有政治意味。

另外一個我覺得《西遊伏妖篇》做得不錯的是動作場面。武鬥不是新鮮事,但配合西遊記裡神魔的魔法,徐克把它演化成像《龍珠》一樣的打鬥場面。有人可以說是浮誇了,但我認為帶來了新刺激。

評分: 7分

2017年1月13日 星期五

一路順風 (Godspeed)

4













影片: 《一路順風》(Godspeed)
導演: 鍾孟宏(Mong Hong Chung)
日期: 13/1/17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3

的士(台灣叫計程車)包車,雖不是獨有,但在台灣比起其他地方卻是一個特別普及的旅遊模式,《一路順風》便是講述一次不一樣的包車旅程。

的士每天接載不同人物,自然是故事的溫床,各地電影都有以的士為題。但當車程由兩個小時變成一整天,電影的可能性便大增。一個香港移民台灣的士司機,接上了運毒的男子,因而捲入黑幫爭權血案。過程幽默荒誕,而且集合多種類型電影的元素,有黑幫、血腥暴力、親情、友情、黑色……使《一路順風》成為帶點cult味的一部公路電影。我覺有不足的是節奏控制,有些地方較為鬆散失去了推動力。結局若可以荒誕一點,亦可令整部電影更出色。

兩年前伊朗導演約化巴納希自導自演的《伊朗的士笑看人生》,全片發生在的士上,風趣而諷刺,《一路順風》則是小品玩味較濃。

評分: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