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夏菲米克的時代(Milk)

7


影片: 《夏菲米克的時代》(Milk)
導演: 吉士雲辛 (Gus Van Sant)
日期: 26/2/09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6

辛潘在奧斯卡頒獎禮上, 說他不讓人討好, 是有趣又一矢中的的自嘲. 的確我從電影中看到辛潘, 從來都沒有一點令人討好, 但你卻會看到他把角色演出好, 包括今次飾演的夏菲米克. 我不認識夏菲米克, 但觀看此片後, 的確能讓你像活生生看到夏菲米克這個人物外在和內心一面. 尤其是當你看到片尾夏菲米克的真實片段後, 你會對辛潘的投入有一番讚嘆. 不過這功勞當然不少得導演吉士雲辛. 喜歡吉士雲辛一直不隨波隨逐流的堅持和自信, 特別是在荷利活的市場上(容我再提《大象》的成功). 我想有多少導演能有自信把真實的歷史片段放來與電影裡重現的片段來作一個對比, 可見吉士雲辛對《夏菲米克的時代》絕對充滿100%信心.

雖然不再是像《大象》、《迷幻公園》般探討年青人問題, 但夏菲米克或是當時的年代, 同樣是充滿輕狂.

評分: 7.5分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課室風雲 (The Class)

6

影片: 《課室風雲》(The Class)
導演: 羅倫康堤 (Laurent Cantet)
日期: 24/2/09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F2

想起多年前看張虹的《中學》, 一個關於香港教育的紀錄片, 與自法國的《課室風雲》, 明顯看到兩地文化的差異.

香港教育風格是所謂填鴨式教育, 學生習慣是較被動的, 少有參與討論辯論; 相反在《課室風雲》中看到法國的學生則非常主動, 會亳不畏懼地去質疑甚至挑戰老師的身分和知識.

《課室風雲》雖然以仿紀錄片式拍攝, 但充滿劇力. 一個小小的班房, 充滿著種族, 性別、政治、社會、家庭等問題. 最吸引的是片中法文老師不斷捍衛的道德標準和原則, 一步一步被學生攻破. 不過正當一班年青人的反叛讓我們喘不過氣, 風聲鶴唳的學期轉眼便結束. 與老師針鋒相對的女學生, 突然說起蘇格拉底的哲學, 是全片一個點晴, 讓我們看到這班年青人其實是充滿理想和希望. 片末一個個校內空空如也的空鏡, 印象深刻, 感到一份安慰和平靜, 憧憬著這班學生在下一個學年的成長.

評分: 7.5分

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親密 (Claustrophobia)

5

影片: 《親密》(Claustrophobia)
導演: 岸西 (Ivy Ho)
日期: 22/2/09
影院: 奧海城百老匯
座位: A11

《親密》其實很有實驗的味道. 大部分人(如我)見到岸西的名字加上愛情的題材, 都會期望是如《甜蜜蜜》或《男人四十》一類的愛情作品, 但看後發現《親密》是完全不同的作品.

首先電影採用如《凶心人》式的倒敘結構, 以幾個片段貫穿著一個辦公室內幾個人物的關係, 聽起來有點像《十二夜》. 但《親密》有別於一般作品的地方, 是它戲劇上的處理和取向. 基本戲劇結構由開首發展到高潮(或危機), 然後提出解決總結. 在《親密》中每個段落和情節, 都把發展與高潮的部分略去, 你看到的只會是一件事件的終結與另一件事件開首的部分. 我會認為岸西是刻意打破傳統的戲劇結構, 去嘗試另一種敘事的可能性, 這亦是我所以說電影很有實驗味道的原因. 從概念來說,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試驗, 讓觀眾有龐大的思考空間, 情形有點像小時作文時老師寫下開首與結尾一句讓同學去完成文章一樣. 而且的確發現即使略去所有重要情節, 故事上仍有一種含蓄的敘事功能, 亦更配合電影中提到人與人之間那種曖昧的關係. 不過雖然概念有趣, 整體效果有待改進, 特別是作品有點欠缺凝聚力, 似乎在選取的事件片段仍有改善空間.

評分: 7分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奇幻逆緣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4

影片: 《奇幻逆緣》(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導演: 大衛芬查 (David Fincher)
日期: 15/2/09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H3

這是一個有趣又富有哲理讓人深思的故事.

主角Benjamin一出世是個老人模樣, 然後一天一天便得年輕, 最後變回襁褓中的嬰兒, 讓我們重新反思生命的意義. 而生與死的對立, 就成了本片吸引人之處.

倒敘的人生, 對我們來說, 是充滿幻想與好奇. 懷著年老的身體, 一天身體突然強壯起來, 可以走路, 可以離開老人院走進大世界, 令生命的活力更顯得珍貴, 亦讓人對能返老還童充滿憧憬. 只是當世人都為尋回青春而花盡心機的時候, Benjamin卻為自己不斷年輕但卻看著身邊的人一天一天衰老而悲傷, 特別是自己愛的人. 片中其中一個感人一刻, 是男主角49歲和女主角47歲時, 女主角說他們終於到了同樣的年紀. 這是一個開心的一刻但卻又暗示著他們的生理狀況將會從此相反發展的命運, 既感人又諷刺.

從藝術角度來說, 影片打破了單向時間的概念, 讓人深思生死循環的關係. 從感性角度, 影片提醒我們要看開一點, 愛惜眼前人, 因只有愛是永恆.

評分: 8分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崖上的波兒 (Ponyo on the Cliff by the Sea)

3

影片: 《崖上的波兒》(Ponyo on the Cliff by the Sea)
導演: 宮崎駿 (Hayao Miyazaki)
日期: 2/2/09
影院: 旺角百老匯
座位: H11

《崖上的波兒》以人魚公主故事為基礎, 發展出來的一個天馬行空關於人與海的故事. 雖然整體感覺看似是較適合小孩, 但製作和視野其實絕不馬虎.

像兒童畫一樣的簡單線條, 豐富的用色, 在現今不斷追求真實(3D)和華麗的動畫趨向中, 反而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為電影帶來一份天真的風格. 約一百分鐘的電影裡、汪洋大海、各式奇怪的海洋生物、各式魔法...是一個不斷讓你大開眼界的電影世界, 加上波兒這個有趣角色, 電影是討人歡喜. 雖然《崖上的波兒》現只是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 但其實故事上大有發展空間. 海洋世界充滿神秘感, 而且內容豐富. 人與海洋的大戰, 可以發展成一篇史詩式作品. 若宮崎駿今次是更有野心的話, 我想有條件成為像《風之谷》一樣的經典.

評分: 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