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

十月圍城 (Bodyguards and Assassins)

3

影片: 《十月圍城》 (Bodyguards and Assassins)
導演: 陳德森(Teddy Chen)
日期: 26/1/10
影院: 奧海城百老匯
座位: B16

今天正躊躇著看那部電影的時候, 突然想起未看《十月圍城》, 查看發現尚未落畫, 便決定一看這部近期較有瞄頭的港產片.

《十月圍城》是以孫中山先生在香港舉行一次秘密反清會議的事件作為故事骨幹. 慚愧地作為香港人的我, 也不知道香港在這反清革命運動中曾擔任這重要角色. 無疑電影的虛構成份很高, 但也值得年輕人一看, 認識多點關於香港的歷史.

說回電影, 電影前段的富有戲味, 特別是人物刻劃描寫細膩, 如富商李玉堂如何從不積極參與革命到全力支持內心如何轉變等. 人情是電影另一強調的元素, 片中角色皆重情, 包括親情、愛情、友情、關懷之情而至愛國之情. 而在亂世的背景襯托下, 更突顯了人情及情操的珍貴.

至於後段的武戲, 明顯地是為了商業考慮而加進片中, 本也是無可厚非, 只是實在有點格格不入. 電影世界是可以任意創作, 人可以懂超能力, 動物可以說人話, 但必須在電影開始時便把這電影世界的規條告訢觀眾, 才能令觀眾接受. 單看《十月圍城》的武打場面本身, 其實問題不大, 是常見的港式武打. 只是當電影的前半部都是以寫實認真的方法處理, 去塑造活生生的人和社會時, 後段那種打不死而可以把人打到幾米外的港式武打便立刻顯得誇張過火.

電影中出現很多人物角色, 但其中幾個角色(如劉郁白、王復明等)在戲中的出現都有點尷尬. 看完電影後立刻查看角色背景, 發現這些皆是虛構角色. 角色出現的目的當然是為後段的武打和壯烈犧牲場面舗路, 卻有點畫蛇添足之感.

評分: 7.5分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不敗雄心 (Invictus)

2

影片: 《不敗雄心》 (Invictus)
導演: 奇連依士活 (Clint Eastwood)
日期: 23/1/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M14

繼前作《驅.逐》, 奇連依士活在新作《不敗雄心》再次探討種族問題. 《不敗雄心》是一部關於曼德拉初執政權和南非舉辦攬球世界杯事件為故事骨幹. 兩片相同之處是表達了導演主張種族和諧的想法. 不過, 兩者手法截然不同, 前者激進充滿火氣, 後者則剛中帶柔.

奇連依士活今次收起了火氣, 細緻描寫曼德拉冷靜遠瞻的施政及真誠的待人方法, 表現他的政治理念與包容的性格. 摩根費曼飾演曼德拉, 外形真的有幾分相似, 加上從容不迫的演出, 突出曼德拉的政治智慧. 後段的攬球賽, 製作認真絕不馬虎, 精彩激烈, 十足真實賽事. 雖然是一部半紀錄式電影, 但文戲與動作線兼備, 充滿吸引力. 最後一場決賽, 是全片的一點點綴, 感染和鼓舞人心.

評分: 7.5分

2009年我最喜愛電影

2009年我最喜愛電影

今年遇上自己兩個大製作. 先是年初拍攝鮮浪潮競賽作品, 然後年尾則籌備自己的大日子. 忙碌下所以今年所看的電影少了很多, 錯過了好幾部想看的電影. 無論如何, 都為大家選出我今年最喜愛的電影. 排名不分先後:

1. 《奇幻逆緣》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電影打破了時間的規範, 透過一個逆轉的人生, 讓人反思生與死的問題.


2. 《驅.逐》(Gran Torino)

近年奇連依士活作品中我最愛的一部. 薑越老越辣可能正好形容奇連依士活, 電影火氣十足.


3. 《與魔共舞》 (Waltz With Bashir)

一部具詩意而沉實的仿紀錄電影, 展現著戰爭的醜陋, 語重深長, 別具一格.


4. 《地球很美有賴你》 (Home)

這應該是今年最讓感動, 最令我印象深刻, 最令我喜歡的電影. 電影就是可以這麼簡單, 但卻帶著發人心省的訊息.


5. 《D-9異形禁區》 (District 9)

沒有大明星, 沒有令你眼花撩亂的特技場面. 雖然以主流商業電影包裝, 但電影卻不只有官能刺激, 而是充滿對人性的探討.


6. 《總之得就得》 (Whatever Works)

活地阿倫的作品不是人人喜歡, 但這一部實在是簡單、輕鬆、樂觀, 令人看得愉快.


7. 《阿凡逹》 (Avatar)

占士金馬倫蟄伏十年後又一衝擊電影世界的作品, 在製作和視覺上作出新突破.

8. 《羅娜的沉默》 (Lorna's Silence)

一如以往Dardenne兄第的作品, 寫實手法讓讓觀眾感受到生活的無奈和人如何掙扎救存.

9.《音樂人生》 (KJ)

今年看過的港產片不多, 感受最深刻的是這一部. 《音樂人生》成功捕捉到人物的內心性格, 亦透過KJ, 讓我們去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

10.《把哀傷留給復仇》 (Revanche)

一部很可能被忽略的電影, 只在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中有機會放影. 電影打破電影類型的框架, 帶來不一樣的電影風格. 但更欣賞的是電影內裡複雜的人性關係描寫.

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阿凡達 (Avatar)

1

影片: 《阿凡達》(Avatar)
導演: 占士金馬倫 (James Cameron)
日期: 5/1/10
影院: 葵芳百老匯
座位: E14

實在欣賞及讚賞占士金馬倫的膽色和勇於挑戰. 構思一部《阿凡達》不難, 但能真的付諸實行並按目標完成, 當中面對的問題與困難是無法想像的. 單是這份堅持和付出, 已經值得我們欣賞.

說回《阿凡達》. 正如《鐵逹尼號》一樣, 《阿凡達》故事本身其實是非常典型的公式, 並不花巧. 但占士金馬倫成功之處就是善於計算, 把故事發揮到恰到好處, 沒有過火, 通俗娛樂兼任. 加上電影技術的配合, 為觀眾帶來全新不一樣的體驗. 《阿凡達》令一個討好觀眾之處是作品的主題, 教人愛惜生命, 批評人類為了個人利益而搶奪資源, 塗炭生靈, 正切合現今環保的主題. 電影沒有太多大明星, 主角角色是一個殘障人士, 這都違反荷利活的公式, 但這卻更令電影貼近我們的生活, 拉近電影與觀眾的距離.《阿凡達》意外地沒有太多戰爭場面, 但最後一戰全力出擊, 戰況激烈, 讓我想起《MATRIX: REVOLUTION》中人類對母體為了生存的垂死一戰. 《阿凡達》裡提到思想轉移的概念, 一直是現今科學--特別在複製技術突破後--的一個重要的題目, 在電影亦屢見不鮮. 不過說到最有趣的, 是可以透過一條秘道進入別人身體的《玩謝麥高維治》了.

最後不能不讚電影特技的效果, 可謂鬼斧神工, 把一個完全抽象的夢想世界化成影像. 今次我看的是只是3D版. 看過3D版後, 也有點衝動去一睹IMAX版, 感受一下那壯觀和震撼.

評分: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