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Call Me By Your Name)

21
影片: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導演: 魯卡加達連奴(Luca Guadagnino)
日期: 23/3/1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5
 
情竇初開與害羞的意國少男,遇上高大英俊又爽朗的美國大學研究生,建立的愛情關係。以意大利小鎮風情為背景,一種慢活享受的生活模式與態度是讓人響往,再加上率性但又含蓄的感情,令這電影有著一種不一樣的文藝感與吸引力。男生開首其實處於一種異性戀與同性戀間的困惑,與俊男開首亦有種又愛又恨的感覺,後來兩人才打破禁忌隔膜,過程中少男一直處於不同的爭扎。除了這段同性戀的感情關係,另一令人注意的是一對開明細心的父母,看似若無其事但暗地裡支持著兒子。

作為今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的其中一部提名電影,它未及另外幾部般出色,但它的異國味道亦它別具特色,包括片名Call Me By Your Name也有韻味。以文藝同性戀電影而言,我最喜歡的仍是王家衛的《春光乍洩》,把那份若即若離的感情拍得刻骨銘心。
 
評分: 7.5分


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聖鹿獵殺 (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20
影片: 《聖鹿獵殺》(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 The 42nd HKIFF
導演: 約哥斯蘭堤莫斯(Yorgos Lanthimos)
日期: 21/3/18
影院: The Grand Cinema
 
我是非常喜歡《單身動物園》,因此絕不會錯過導演新作《聖鹿獵殺》。

外科醫生STEVEN與家人本來是生活美活,但他與一個神秘男孩的關係,卻令家人面臨死亡威脅。前半部推進較慢,看似一部溫情電影卻又讓人感到有點不安,但後半部卻越來越精彩,男孩的一段宣戰對話,立即便整部電影來個案意想不到的發展,既荒誕離奇又懸疑驚慄,劇情不斷出人意表。

與導演前作一樣,這部新作同樣充滿哲學批判性。首先,電影以因果救贖,因為STEVEN犯下的錯,令他必需去為此作出犧牲去救贖。過程中看到是一班有知識的上流社會的人,卻是充滿偽善。片中提出人是否有能力操控生死,醫學科技看似無所不能,但身為醫生的他,卻對邁向死亡的親人愛莫能助,最後更要以自己雙手沾上鮮血作結。

本片另一個有趣而讓人思考的部分,是導演把人生活的要素都完全平淡化,像是用解構方法把人去拆解,把如生命、愛、性、親情等變成獨立互不相干,變得沒有實質價值只是功能性的身外物一樣。主角家人最後為了生命把親情完全放棄,或是反過來說是為了生存才去補救建立愛與親情關係。強烈地去挑戰質問道德、社會、生命的法則與人生的價值等問題。

唯一覺得不足的是在一些細節上的處理,如聲效的運用我覺得是略為造作誇長,但《聖鹿獵殺》以一個寫實手法去展現一個非常超現實的處境,再加以大量符號與哲學問題,都令它成為一部不簡單的作品。

評分: 7.5分

2018年3月9日 星期五

1987:逆權公民 (1987: When the Day Comes)

19
影片: 《1987:逆權公民》(1987: When the Day Comes)
導演: 張俊煥(JANG Joon-hwan)
日期: 9/3/18
影院: 葵芳百老匯
座位: E5

繼《逆權大權》與《逆權司機》後,《1987:逆權公民》是第三部來自韓國的以爭取公義為主題的電影。今部電影繼續改篇真人真事。事件起因是一個大學生被政治審查時死亡,在記者不斷追查與一場場大學生政治運動下,揭示政府的腐敗黑暗。

論電影的表現不及前兩部逆權作品。戲劇上《1987:逆權公民》疇野心不少,涉足的人物範疇都更廣。雖然有像特務片的元素,但劇情是比較平舖直敘。以往兩部逆權都有一個共通點,便是強調人內心的轉變。一個只為賺錢的律師與市儈的的士司機,變成不計金錢地為公義付出。相反地,《1987:逆權公民》大部分角色都沒有經歷轉變,即使是女主角都只是隨波逐流地或是為感情地參與了學生運動,並非真正因理解認同而有思想轉變,因而沒有如前兩部逆權作品般讓人感動。

雖然《1987:逆權公民》未算非常出色,但看著韓國電影不斷拍出讓人鼓舞,能審視歷史公義的電影,身為香港人是感到羨慕與渴望。在現今的政治環境下,實在不知道香港能否有機會拍出這類型的電影。

評分: 7分


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

方寸見人心 (The Square)

18
影片: 《方寸見人心》(The Square)
導演: 魯賓奧士倫(Ruben Östlund)
日期: 2/3/1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5

這是一部充滿哲理讓人思考的電影。主角Christian 正在籌備一個名叫《方格》的展覽,同時他因一次在街上幫助人,卻被偷走電話。兩件事的發生,引起一連串意想不到的發展。

片中質問現今提受重視的平權共融的普世價值,究竟有多少人是真心看待還是只是一個偽善的口號?Christian一開首幫助那看似好人的女士卻原來是小偷騙徒,本來是不悄一看的乞丐卻反而願意幫助他。又如在一幕演講戲中,講者不斷被一有精神病的觀眾,他的不滿與鄙視完全反映表面君子的他內裡卻是欠惻隱之心。

另一方面,片中亦質問藝術是否只是一個包裝的幌子,有幾多人真正懂得藝術,骨子裡其實大家都是庸俗講面子的人,就如開幕演講後大家只顧去飲食,又或是在藝術館大開Party一樣。藝術,是否免死金牌,可以沒有抵線?就如那一幕猿人行為藝術,是否就可以因為藝術而去接受而不敢質疑?藝術是否學術之仕與商業運作中的一件工具,利用完便摒棄,正如一開首被摧毀雕像一樣?

 《方寸見人心》的議題絕對值得爭議與反思。而就算撇開哲理諷刺的議題,它破格的敘事,都叫人眼前一亮,如其中一幕綵排演講,卻響起電話鈴聲,半真半假的把現實與劇場融合,都是本片獨特之處。

評分: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