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坂本龍一:CODA (RYUICHI SAKAMOTO: CODA)

28
影片: 《坂本龍一:CODA》(RYUICHI SAKAMOTO: CODA)
導演: Stephen Nomura Schible
日期: 20/4/1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5

這是關於著名音樂人兼奧斯卡得主坂本龍一的紀錄片。

影片切入點是福島311核事故及他患癌後,喚起了他對生命的反思。他不單參與反核電的活動,更親身到災場。過程中,讓再回看他的創作成長歷程。看到的是他的一份堅持,及對四周的關注,亦是因此成為創作的靈感。只是,對於我覺得坂本龍一的個人,我仍然覺得陌生,《坂本龍一:CODA》未能讓感受到真實的坂本龍一,或許這是因為日本人的含蓄。

我覺得《坂本龍一:CODA》只算中規中矩。以音樂人為紀錄片得很多,我更喜歡的有雲溫達斯的《樂滿夏灣拿》、Malik Bendjelloul的《尋找隱世巨星》及張經緯的《音樂人生》。

評分: 7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犬之島 (Isle Of Dogs)

27
影片: 《犬之島》(Isle Of Dogs)
導演: 韋斯安德遜 (Wes Anderson)
日期: 19/4/1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H3
 
鬼材Wes Anderson的新作,自然讓人其待。影片的背景是日本,討厭狗隻的市長實施了一個滅狗計劃,將所有狗流放到一個垃圾島上。但市長的兒子卻與小時照顧自己的狗狗有深厚感情,於是偷走到垃圾島上尋找愛犬。

《犬之島》是定格動畫,Wes Anderson之前亦有製作過,如《狐狸先生無得頂》,其獨特美學風格對影迷不會陌生。定格動畫長片從來是個考驗,《犬之島》保持Wes Anderson一貫黑色幽默諷刺的風格,節奏爽快過穩。雖然劇情上未如《布達佩斯大酒店》般豐富多采,但也曲折離奇,天馬行空,當中更有不少政治諷刺。

《犬之島》做得最好的是細節,每個畫面都精心設計,絕對看到導演的堅持與用心。

評分: 7.5分

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

黃金花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26
影片: 《黃金花》(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導演: 陳大利(Chan Tai-lee)
日期: 13/4/1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3

陳大利主職是編劇,曾編寫《狂舞派》,今次是他首次執導長片。

只是,以劇本來說,《黃金花》只算是中規中矩 ,我的意見是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老公遇到年輕惹艷的女子於是發生婚外情,妻子黃金花發現丈夫有外遇再加上兒子患有自閉症,結果心力交瘁。這都是不用多說的事實。但正所謂橋不怕舊,那觀眾期待的是角色的複雜內心世界,或是他們面對的兩難抉擇,他們如何轉變等。不過可惜的是,《黃金花》在這些範疇未有深入的描繪。像患有自閉症的兒子,便未能讓觀眾理解到他的內心思想。

但《黃金花》也有不少出色之處,我喜歡黃金花與兒子的日常生活片段,如購物、跑步等,拍得便寫實,感受到那親情的關係。另一出色的當然是演員的演出,演自閉症兒子的凌文龍尤其令人眼前一亮。不過影片後段發展得略為脫離現實,與前段建立的感覺有點不配合。

評分: 7

雙親不相愛 (Loveless)

25
影片: 《雙親不相愛》(Loveless)
導演: 安德烈薩金塞夫(Andrey Zvyagintsev)
日期: 13/4/1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E3

父母鬧離婚,兒子一直像是母親的負累。一天兒子離家出走失蹤,母親在尋找他的過程,始發覺自己對兒子的愛。

全片以冷冷的風格貫穿,包括是對情感的表現或是場景,一開場的樹林景,還有廢墟場景等。但在冷冷的處境下,卻仍有情有愛,形成對比。導演的手法寫實細膩,對父母的情感與矛盾拍得出色,而在探索人情的同時,亦側拍出俄羅斯社會的不同生活問題,令《雙親不相愛》有閱讀的深度。

導演前作《荒謬啟示錄》充滿諷刺與寓言,今次則在悲觀的角度中多了份人間有情。

評分: 7.5

2018年4月9日 星期一

挑戰者1號 (Ready Player One)

24
影片: 《挑戰者1號》(Ready Player One)
導演: 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
日期: 9/4/18
影院: The One
座位: G6

一個未來世界,一個充斥著電子虛擬遊戲的世界。社會上很多人都終日浸迷於遊戲世界,忽略現實生活,甚至放入全副身家提升技能,以求勝利,結果導致很多人因失敗而輕生。

《挑戰者1號》是名副其實的打機過關電影。主角們為了解開遊戲開發者留下的挑戰,不斷尋找線索破解謎團。既然是打機,過程絕對有娛樂性,像高達出現便令人興奮。還有有趣的是,不斷向經典電子遊戲及電影致敬,片中甚至重現了《閃靈》的場景。不過,我覺得整部欠了一點可以有的深度

差不多十年前另一部荷利活電影GAMER,同樣以打機為題材,但它打破VR與AR的界限,建立了一個操控真人打機的世界。當中便觸及自我身分認知或是存在意義等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覺得是很有前瞻性,那概念出現比《阿凡達》還要早。相反,十年後的《挑戰者1號》,卻只是輕輕帶過虛擬世界所引起的社會問題,其實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而未又好好討論,以致《挑戰者1號》只是有小趣卻未算出色。

評分: 7分

2018年4月6日 星期五

歡迎光臨夢幻樂園 (The Florida Project)

23
影片: 《歡迎光臨夢幻樂園》(The Florida Project)
導演: 辛貝克(Sean Baker)
日期: 6/4/1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G3

美國佛羅里達州,有著幾個大型主題樂園,再加上陽光海灘,可以說是一個美國裡象徵著開心快樂的地方。《歡迎光臨夢幻樂園》正以此為背景,以對比方法表現社會上低下階層困苦的一面。

有毒癮又沒有正職的母親,帶著年幼女兒在汽車旅店生活。女兒終日流連在旅店附近,與附近的小孩成為好友,四出遊樂搗亂。他們一家沒有穩定生計,不斷面對生活的問題,包括被迫搬走的可能。兩母女被在這困境中努力掙扎求存。在這些旅店生活的人大都面對不同問題,對他們來說每天的願望便可能是有機會離開這地方。正如之前所說,這跟佛羅里達這個印象形成強烈的對比。

這對母女的關係看似不正常,但感情卻特別深厚真摯。兩人不怕生活艱苦,只求活得自在。母親雖然不冒正業,但處處自力更生。女兒演得天真無邪,雖然滿口粗言穢語,但卻生性懂事。另一演得出色的是旅店經理,為人硬朗卻重情重義,既要妥善營運旅店,又擔起照顧住客的責任。

《歡迎光臨夢幻樂園》拍得平實但尖銳。早前一部來自馬來西亞的《分貝人生》,同樣拍貧窮階生活的問題兩部一東一西,各遇到不同的問題,但一個共通點是他們都欠缺真正合適的協助。

評分: 8

尋找快樂的盲點 (My Blind Date with Life)

22
影片: 《尋找快樂的盲點》(My Blind Date with Life)
導演: 馬克侯特蒙(Marc Rothemund)
日期: 6/4/18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D5

一個年輕有為的學生,突然患上眼疾,喪失大部分視力。但他沒有放棄,繼續在正常學校讀書,畢業後更朝自己的夢想向酒店業發展。

《尋找快樂的盲點》改篇真人真事,是一部非常積極、正面與樂觀,關於社會共融的電影。主角Saliya為美藉斯里蘭卡人,更身為殘障人士,為了不受歧視,要扮平常人般生活。當中固然遇到很多問題,但他永不放棄,充滿決心與恆心努力解決。可幸是人間有情,他處處遇上好人,他的死黨老友對他的協助更是無私,表現到友情的難能可貴。

我喜歡這部電影用輕鬆手法去拍這個題材,過程中做到有笑有淚,勉勵人生。相比起來,另一部關於眼疾的日本電影《光》,便拍得過分沉溺,不斷自怨自艾,不像《尋找快樂的盲點》般豐富有趣。還有一讚是《尋找快樂的盲點》的演員都演得出色,尤其是Kostja Ullmann把Saliya演得生動有趣。

評分: 7.5分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超市情緣 (In the Aisles)

22
影片: 《超市情緣》(In the Aisles) - The 42nd HKIFF
導演: 湯瑪士史杜伯(Thomas Stuber)
日期: 3/4/18
影院: 香港文化中心

一個發生在超級市場內的故事,當然立即讓人想起《愛情回水》。不過,它不是《愛情回水》般的童話愛情故事,而是一部殘酷現實物語。

超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開場的一連串蒙太奇鏡頭,就像是A Man With A Movie Camera的開場一樣。來自不同的地方,帶著不同故事的人在這裡擦身而過,又或是建立起關係,亦有人以此為家,超級市場,就像社會的縮影。一條條購物巷,就如人生的道路,駕駛那升降車非常困難,需要步步為營,不過怎難也不及生活般困難。一排排高高堆滿貨物看似欠生氣的貨架的超市,卻比外面的冷酷世界更有人情、更有愛與包容。在現實生活失意的人,反在這裡找回一份快樂。

《超市情緣》看似充滿希望卻又帶著一份淡淡的傷感,不禁讓人感到唏噓。

評分: 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