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影片: 《團圓》 (Apart Together) - 第三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導演: 王全安(Wang Quanan)
日期: 30/3/10
影院: 香港文化中心
王全安前作《圖雅的婚事》, 帶來了一個簡單純樸的情義與愛情關係的故事, 而新作《團圓》同樣地寫情.
一對夫妻因國共戰爭被逼分離, 丈夫逃到台灣, 妻子留在大陸, 一分開便是數十年. 兩人也各有各[人生活, 各自組成自己的家庭. 數十後重遇, 雖然兩人已年過半百, 但激情仍在.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妻子如何從昔日的丈年和現在的伴侣中取捨. 一邊廂是一份未完的愛情, 一邊廂是共患難的恩情, 兩邊也有情有義. 雖然兩男同愛一女, 但三人皆以禮相待, 相敬如賓. 而且三人不理世俗目光, 敢愛敢恨, 像是黃昏版的《祖與占》.
片裡出現得最多的是吃飯場面. 從開首家人聚首一堂吃飯時外孫女讀出來自台灣的信件, 至最後只剩下公公婆婆外孫女三人吃團年飯, 展示著家人關係與社會時代的轉變. 而電影後段, 三個老人在吃飯時合唱一曲, 更可謂是神來之筆, 充滿神采.
《團圓》富有人情, 亦有幽默感. 像一對老人家老來搞離婚, 卻始發現一直以來從沒有正式名份. 自己也喜歡導演的長鏡頭與場面調度運用, 寫實感強烈, 亦突顯人物間的關係.
這段屬於上一代的愛情關係, 在正急劇變遷的上海襯托下, 更顯得那份感情能承受時間的沖洗. 而來自台灣與來自大陸一對愛人的團聚, 大概是導演對兩岸團圓的一個夢想.
評分: 8分
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謎情追兇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17
影片: 《謎情追兇》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 第三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導演: 璜荷西金賓利拿 (Juan Jose Campanella)
日期: 28/3/10
影院: Grand Cinema
對於《謎情追兇》奪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我有一點保留. 這部電影不是不好, 相反,可以用"專業"去形容. 從拍攝、剪接、後期製作等都非常出色, 充滿格調, 演員的化妝更是出神入化. 但自己覺得太重荷利活味道, 欠缺了一份個性. 劇本最突出的反而是副線, 主角與拍檔或女上司的關係描寫細膩有戲味, 但兇案主線發展反而未有太大驚喜, 只是順利成章地直線進行. 不過我認為另一個更大的問題, 是主角在案發後只憑一張相片, 便一口認定兇手是相中的朋友, 這似乎是有點牽強, 也因此減低了作品往後的說服力. 而且主角為何在廿年後才尋求真相, 也欠有力的支持.
全片最深刻當然要數中段的long take, 從鳥瞰鏡頭推進至球場看台再隨著角色在場內四處奔跑. 攝影、演員與電腦特技等都需要有出色的配合.
評分: 7.5分
影片: 《謎情追兇》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 第三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導演: 璜荷西金賓利拿 (Juan Jose Campanella)
日期: 28/3/10
影院: Grand Cinema
對於《謎情追兇》奪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我有一點保留. 這部電影不是不好, 相反,可以用"專業"去形容. 從拍攝、剪接、後期製作等都非常出色, 充滿格調, 演員的化妝更是出神入化. 但自己覺得太重荷利活味道, 欠缺了一份個性. 劇本最突出的反而是副線, 主角與拍檔或女上司的關係描寫細膩有戲味, 但兇案主線發展反而未有太大驚喜, 只是順利成章地直線進行. 不過我認為另一個更大的問題, 是主角在案發後只憑一張相片, 便一口認定兇手是相中的朋友, 這似乎是有點牽強, 也因此減低了作品往後的說服力. 而且主角為何在廿年後才尋求真相, 也欠有力的支持.
全片最深刻當然要數中段的long take, 從鳥瞰鏡頭推進至球場看台再隨著角色在場內四處奔跑. 攝影、演員與電腦特技等都需要有出色的配合.
評分: 7.5分
白色恐懼 (White Ribbon)
16
影片: 《白色恐懼》 (White Ribbon)
導演: 米高漢尼卡 (Michael Haneke)
日期: 27/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一如米高漢尼卡以往的作品, 《白色恐懼》同樣給人一種強烈的不安感. 片中的村莊發生了一連串意外事件, 令本來平靜和諧的村莊, 變得人心徨徨, 亦逐漸顯露出眾人猜疑、妒忌、虛偽、自私等人性醜惡一面. 黑白的畫面, 更突顯人心冷漠無情的感覺.
導演對權力和宗教等, 提出了很多質問. 片中的貴族地主、牧師或醫生, 身份地位高尚, 卻藉此濫用權力, 以正義之名去剝削別人. 但更讓人心寒的, 是生活在村裡的小孩, 外表看似善良純真, 但暗地裡卻做出更殘忍的破壞行為. 片末兩個小孩面對老師的質問仍表現得無辜地反抗, 最令人感到不慄而寒. 導演把故事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是暗示著這充滿假仁義和歪理的社會環境, 或許是孕育出殘暴戰爭民族的原因.
至於兇手是誰, 我自己認為不是老師所想的人. 至於我的答案, 在此暫且不談, 留待大家思考. 個人認為結尾所發生的看似莫名其妙的一連串事件, 箇中的關係正是一個提示.
評分: 7.5分
影片: 《白色恐懼》 (White Ribbon)
導演: 米高漢尼卡 (Michael Haneke)
日期: 27/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一如米高漢尼卡以往的作品, 《白色恐懼》同樣給人一種強烈的不安感. 片中的村莊發生了一連串意外事件, 令本來平靜和諧的村莊, 變得人心徨徨, 亦逐漸顯露出眾人猜疑、妒忌、虛偽、自私等人性醜惡一面. 黑白的畫面, 更突顯人心冷漠無情的感覺.
導演對權力和宗教等, 提出了很多質問. 片中的貴族地主、牧師或醫生, 身份地位高尚, 卻藉此濫用權力, 以正義之名去剝削別人. 但更讓人心寒的, 是生活在村裡的小孩, 外表看似善良純真, 但暗地裡卻做出更殘忍的破壞行為. 片末兩個小孩面對老師的質問仍表現得無辜地反抗, 最令人感到不慄而寒. 導演把故事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是暗示著這充滿假仁義和歪理的社會環境, 或許是孕育出殘暴戰爭民族的原因.
至於兇手是誰, 我自己認為不是老師所想的人. 至於我的答案, 在此暫且不談, 留待大家思考. 個人認為結尾所發生的看似莫名其妙的一連串事件, 箇中的關係正是一個提示.
評分: 7.5分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狐狸先生無得頂 (Fantastic Mr. Fox)
15
影片: 《狐狸先生無得頂》 (Fantastic Mr. Fox)
導演: 韋斯安德遜 (Wes Anderson)
日期: 27/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今次這部泥膠動畫《狐狸先生無得頂》, 延續韋斯安德遜前作《大吉利是有限公司》的風格, 輕鬆惹笑, 讓人看得開心舒服.
首先角色造型鬼馬生動. 主角MR FOX真的有點GEORGE CLOONEY的影子, 有點娘娘腔造型的兒子加上他有點古怪的性格形象突出, 還有經常顯出迷失眼神的地鼠也有趣. 《狐狸先生無得頂》的故事概念其實簡單, 但劇情卻豐富而峰迴路轉, 又充滿黑色幽默. 狐狸家居由洞穴搬到地面, 天馬行空得來又諷刺現今人類社會的居住問題. 農夫對狐狸的報復行動夠瘋狂歇斯底里, 而狐狸那邊廂的還擊則鬥智鬥力.
不過正如《大吉利是有限公司》一樣, 本片最感染人的是強調親情關係, 家人互助互愛的重要性.
評分: 7.5分
影片: 《狐狸先生無得頂》 (Fantastic Mr. Fox)
導演: 韋斯安德遜 (Wes Anderson)
日期: 27/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今次這部泥膠動畫《狐狸先生無得頂》, 延續韋斯安德遜前作《大吉利是有限公司》的風格, 輕鬆惹笑, 讓人看得開心舒服.
首先角色造型鬼馬生動. 主角MR FOX真的有點GEORGE CLOONEY的影子, 有點娘娘腔造型的兒子加上他有點古怪的性格形象突出, 還有經常顯出迷失眼神的地鼠也有趣. 《狐狸先生無得頂》的故事概念其實簡單, 但劇情卻豐富而峰迴路轉, 又充滿黑色幽默. 狐狸家居由洞穴搬到地面, 天馬行空得來又諷刺現今人類社會的居住問題. 農夫對狐狸的報復行動夠瘋狂歇斯底里, 而狐狸那邊廂的還擊則鬥智鬥力.
不過正如《大吉利是有限公司》一樣, 本片最感染人的是強調親情關係, 家人互助互愛的重要性.
評分: 7.5分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單身男人 (A Single Man)
14
影片: 《單身男人》 (A Single Man)
導演: Tom Ford
日期: 23/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4
《單身男人》記錄的是主角尋死的一天內所發生的事. 故事其實不複雜, 就是一次為情自殺. 劇本欠深度, 覺得只寫主角沉溺過去和一廂情願地要了解生命. 為何是這天? 為何是這個模式? 片裡未能為自殺提供一個充分的理由. 不過, 最重要的還是未能讓人感受到主角與前男友之愛的深刻, 反而主角與女密友及年輕男學生的關係更有味道. 雖然劇本上有不足, 不過跳躍的敘事結構, 為簡單的故事帶來新鮮感. 結局是處理較出色, 與前段的伏筆微妙呼應, 富詩意的同時又合乎情理.
本片最突出的是畫面影像, 充滿格調. 從第一組鏡頭主角赤裸在水中擺動, 而盡顯詩式美感. 還有男主角哥連費夫的用心演出不在話下, 尤其突顯角色那壓抑的內心情感.本片雖有不足, 但若真是出於第一次執導的Tom Ford之手, 那已是不俗之作.
評分: 7分
影片: 《單身男人》 (A Single Man)
導演: Tom Ford
日期: 23/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4
《單身男人》記錄的是主角尋死的一天內所發生的事. 故事其實不複雜, 就是一次為情自殺. 劇本欠深度, 覺得只寫主角沉溺過去和一廂情願地要了解生命. 為何是這天? 為何是這個模式? 片裡未能為自殺提供一個充分的理由. 不過, 最重要的還是未能讓人感受到主角與前男友之愛的深刻, 反而主角與女密友及年輕男學生的關係更有味道. 雖然劇本上有不足, 不過跳躍的敘事結構, 為簡單的故事帶來新鮮感. 結局是處理較出色, 與前段的伏筆微妙呼應, 富詩意的同時又合乎情理.
本片最突出的是畫面影像, 充滿格調. 從第一組鏡頭主角赤裸在水中擺動, 而盡顯詩式美感. 還有男主角哥連費夫的用心演出不在話下, 尤其突顯角色那壓抑的內心情感.本片雖有不足, 但若真是出於第一次執導的Tom Ford之手, 那已是不俗之作.
評分: 7分
子彈頭.大報復 (Micmacs)
13
影片: 《子彈頭.大報復》 (Micmacs)- 第三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導演: 尚皮亞桑里(Jean-Pierre Jeunet)
日期: 23/3/10
影院: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天便愛美麗》導演尚皮亞桑里回歸瘋狂喜劇, 當然有所期望. 英文片名"Micmacs"意思是惡作劇, 正代表本片的風格. 故事是天馬行空, 主角父親被地雷炸死, 主角自己則被流彈打中, 子彈留在腦內, 因此便構成對兩間軍火商復仇的原因.
全片主要是玩錯摸情節, 兩家軍火商如何被主角戲弄自己人打自己人. 過程充滿黑色幽默, 又不失雅俗共賞, 輕鬆惹笑. 最有趣是得到一班生活在廢物回收廠內的朋友協助, 各人身懷絕技, 個人特別所賞機械藝術家的作品. 不過, 稍為覺得橋段太簡單有點過笨, 未有令人拍案叫絕的驚喜. 其實片裡可發揮空間很多, 如留在主角頭內的子彈可以引起其他情節, 又或是可以再天馬行地發揮眾人的特技.
自己最喜歡的, 是片裡的視覺美學. 色彩豐富的畫面, 各種古靈精怪的場景和物件.
評分: 7分
影片: 《子彈頭.大報復》 (Micmacs)- 第三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導演: 尚皮亞桑里(Jean-Pierre Jeunet)
日期: 23/3/10
影院: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天便愛美麗》導演尚皮亞桑里回歸瘋狂喜劇, 當然有所期望. 英文片名"Micmacs"意思是惡作劇, 正代表本片的風格. 故事是天馬行空, 主角父親被地雷炸死, 主角自己則被流彈打中, 子彈留在腦內, 因此便構成對兩間軍火商復仇的原因.
全片主要是玩錯摸情節, 兩家軍火商如何被主角戲弄自己人打自己人. 過程充滿黑色幽默, 又不失雅俗共賞, 輕鬆惹笑. 最有趣是得到一班生活在廢物回收廠內的朋友協助, 各人身懷絕技, 個人特別所賞機械藝術家的作品. 不過, 稍為覺得橋段太簡單有點過笨, 未有令人拍案叫絕的驚喜. 其實片裡可發揮空間很多, 如留在主角頭內的子彈可以引起其他情節, 又或是可以再天馬行地發揮眾人的特技.
自己最喜歡的, 是片裡的視覺美學. 色彩豐富的畫面, 各種古靈精怪的場景和物件.
評分: 7分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如夢 (Like A Dream)
12
影片: 《如夢》 (Like A Dream)- 第三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導演: 羅卓瑤 (Clara Law)
日期: 22/3/10
影院: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自己對上一次看羅卓瑤的作品是《遇上1967的女神》, 當時看後印象深刻, 那是一個美得令人目瞠的作品. 有趣的是, 與新作《如夢》 比較下, 發現兩部作品有好幾個共通點.
首先, 《遇上1967的女神》與《如夢》的男主角同樣身處異地. 前者是日本男子來到澳洲, 後者是美藉華人MAX來到中國, 兩者皆進入另一個言語的世界. 《遇上1967的女神》的少女和《如夢》的MAX及夢中女子皆為孤兒. 還有, 兩者的主角皆有病. 《遇上1967的女神》的少女是盲的, 《如夢》的MAX沉溺於夢裡而夢中女子則有腦病. 最後, 最有趣的是兩片中皆有舞蹈場面, 當然《遇上1967的女神》的一場舞蹈比《如夢》的, 美麗得更令人震懾. 不過兩片有一點不同的是,《如夢》多了一份尋根的訊息, 未知是否與移居澳洲的導演背景有關.
袁泉在片中一人分飾兩角, 演夢中女子的迷失較有味道, 但演現實中女子則把神經質演得有點太誇張.
片裡真實與夢景並行, 有點村上春樹的味道. 開首部分有超現實味道而風格化, 但中段尋找夢中女子的過程則稍為平淡, 應該可以更有趣更天馬行空.
評分: 7分
影片: 《如夢》 (Like A Dream)- 第三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導演: 羅卓瑤 (Clara Law)
日期: 22/3/10
影院: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自己對上一次看羅卓瑤的作品是《遇上1967的女神》, 當時看後印象深刻, 那是一個美得令人目瞠的作品. 有趣的是, 與新作《如夢》 比較下, 發現兩部作品有好幾個共通點.
首先, 《遇上1967的女神》與《如夢》的男主角同樣身處異地. 前者是日本男子來到澳洲, 後者是美藉華人MAX來到中國, 兩者皆進入另一個言語的世界. 《遇上1967的女神》的少女和《如夢》的MAX及夢中女子皆為孤兒. 還有, 兩者的主角皆有病. 《遇上1967的女神》的少女是盲的, 《如夢》的MAX沉溺於夢裡而夢中女子則有腦病. 最後, 最有趣的是兩片中皆有舞蹈場面, 當然《遇上1967的女神》的一場舞蹈比《如夢》的, 美麗得更令人震懾. 不過兩片有一點不同的是,《如夢》多了一份尋根的訊息, 未知是否與移居澳洲的導演背景有關.
袁泉在片中一人分飾兩角, 演夢中女子的迷失較有味道, 但演現實中女子則把神經質演得有點太誇張.
片裡真實與夢景並行, 有點村上春樹的味道. 開首部分有超現實味道而風格化, 但中段尋找夢中女子的過程則稍為平淡, 應該可以更有趣更天馬行空.
評分: 7分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歲月神偷 (Echoes of the Rainbow)
11
影片: 《歲月神偷》 (Echoes of the Rainbow)
導演: 羅啟銳 (Alex Law Kai Yui)
日期: 20/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3
《歲月神偷》沒有預期的讓我喜歡, 特別是前半部. 前段把有錢人和入讀英式名校等寫得高高在上, 故然當時貧富生活條件懸殊, 但把香港人當成只看金錢只會崇洋, 則未免是階級味道太重. 主角一家裡的長子愛上富家女子, 便感到自卑沒法高攀, 坦白說情節是有點脫節過時. 其實當時低下層生活環境雖然較差, 但往往自得其樂, 生活簡單得來卻充滿趣味. 因此, 後段多寫鄰里關係和家人的相處, 像整條街一起吃晚飯或是小兒為了吃月餅而自己供月餅等, 反看到小市民生活的細節, 更有趣動人. 後來長子患上絕症, 覺得處理有點太煽情, 其實可以更輕淡. 正如大部分評論者提對, 片中藏著很多政治符號. 我想連患上絕症的長子, 或許也是對英治時代香港的一個暗喻.
本來最期望是可以在電影中看到重塑的香港六十年代的生活環境. 永利街拍出是美的, 但刻意的包裝反令感覺似搭景, 實感不強, 稍為失望. 影片最值得我們欣賞和驕傲的, 仍然是片裡香港人不畏艱苦努力向上的精神.
評分: 7分
影片: 《歲月神偷》 (Echoes of the Rainbow)
導演: 羅啟銳 (Alex Law Kai Yui)
日期: 20/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3
《歲月神偷》沒有預期的讓我喜歡, 特別是前半部. 前段把有錢人和入讀英式名校等寫得高高在上, 故然當時貧富生活條件懸殊, 但把香港人當成只看金錢只會崇洋, 則未免是階級味道太重. 主角一家裡的長子愛上富家女子, 便感到自卑沒法高攀, 坦白說情節是有點脫節過時. 其實當時低下層生活環境雖然較差, 但往往自得其樂, 生活簡單得來卻充滿趣味. 因此, 後段多寫鄰里關係和家人的相處, 像整條街一起吃晚飯或是小兒為了吃月餅而自己供月餅等, 反看到小市民生活的細節, 更有趣動人. 後來長子患上絕症, 覺得處理有點太煽情, 其實可以更輕淡. 正如大部分評論者提對, 片中藏著很多政治符號. 我想連患上絕症的長子, 或許也是對英治時代香港的一個暗喻.
本來最期望是可以在電影中看到重塑的香港六十年代的生活環境. 永利街拍出是美的, 但刻意的包裝反令感覺似搭景, 實感不強, 稍為失望. 影片最值得我們欣賞和驕傲的, 仍然是片裡香港人不畏艱苦努力向上的精神.
評分: 7分
拆彈雄心 (The Hurt Locker)
10
影片: 《拆彈雄心》 (The Hurt Locker)
導演: 嘉芙蓮碧嘉露 (Kathryn Bigelow)
日期: 20/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5
雖然擊倒《阿凡達》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但其實兩者各有千秋. 論對電影發展的重要性,《阿凡達》絕對寫下里程碑, 但撇開技術只比較內容與背後理念, 《拆彈雄心》 則較勝一籌.
《拆彈雄心》最突出的是劇情緊湊, 寫實感強. 從一開場的拆彈場面便令人憋著氣息, 之後如沙漠槍戰等都, 每次任務都驚險緊張. 人物角色方面以占士的角色設計最立體, 他自大、衝動、欠團隊精神、害怕負擔, 但另一方面又重情重義, 為了替碧咸報復而不顧自己危險.
《拆彈雄心》 沒有對這場無情戰爭外的政治或背後環境多加著墨, 而從人出發, 細寫士兵在戰爭中的生活工作所面對的問題. 我覺得片中帶出一個疑問, 究竟這危險重重的拆彈工作或這場戰爭的目的何在? 一方面恐怖份子不斷放炸彈發動襲擊, 一方面維和部隊不斷四處拆彈, 影片裡從沒有交待每次炸彈襲擊的目的, 卻更突顯這場戰爭的無意義.
評分: 8分
影片: 《拆彈雄心》 (The Hurt Locker)
導演: 嘉芙蓮碧嘉露 (Kathryn Bigelow)
日期: 20/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5
雖然擊倒《阿凡達》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但其實兩者各有千秋. 論對電影發展的重要性,《阿凡達》絕對寫下里程碑, 但撇開技術只比較內容與背後理念, 《拆彈雄心》 則較勝一籌.
《拆彈雄心》最突出的是劇情緊湊, 寫實感強. 從一開場的拆彈場面便令人憋著氣息, 之後如沙漠槍戰等都, 每次任務都驚險緊張. 人物角色方面以占士的角色設計最立體, 他自大、衝動、欠團隊精神、害怕負擔, 但另一方面又重情重義, 為了替碧咸報復而不顧自己危險.
《拆彈雄心》 沒有對這場無情戰爭外的政治或背後環境多加著墨, 而從人出發, 細寫士兵在戰爭中的生活工作所面對的問題. 我覺得片中帶出一個疑問, 究竟這危險重重的拆彈工作或這場戰爭的目的何在? 一方面恐怖份子不斷放炸彈發動襲擊, 一方面維和部隊不斷四處拆彈, 影片裡從沒有交待每次炸彈襲擊的目的, 卻更突顯這場戰爭的無意義.
評分: 8分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
9
影片: 《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
導演: 添布頓 (Tim Burton)
日期: 10/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愛麗絲夢遊仙境》走的是《朱古力獎門人》的路線, 以奇幻視覺重新包裝一個兒童故事. 不過相比起後者或添布頓的作品來說, 這一部是令人失望的.
添布頓選擇《愛麗絲夢遊仙境》為故事其實是選對的, 因為故事本身天馬行空, 能發揮各種視覺效果. 現在片裡視覺奇觀的確豐富, 如紅心女皇的大頭造型或隱型貓等都設計有趣. 不過, 本片的問題是故事未有加以發揮, 故事簡單加上平舖直述的敘事, 令《愛麗絲夢遊仙境》欠劇力, 對成年人觀眾來說, 難免欠新鮮感. 無論JOHNNY DEPP如何賣力, 都覺得只空有外表. 另一方面, 片中一些情節或畫面對兒童來說又有點暴力或恐佈, 未能吸引兒童喜愛. 因此, 本片變得對成人或兒童觀眾兩邊不討好. 其實, 若把故事的細節或角色再進一步發揮, 再進一步天馬行空, 跳出原有故事, 應能帶來更多新鮮感及吸引力.
繼《阿凡達》後,《愛麗絲夢遊仙境》亦以3D作賣點, 但明顯觀眾反應比《阿凡達》冷清得多, 可見觀眾不只盲目追求視覺效果, 內容仍是最重要的部分. 暫時發現3D技術仍有一個缺憾, 是近景或動作太快時會有模糊眼花的情況, 這問題在《愛麗絲夢遊仙境》特別明顯, 似乎在構思畫面或製作時要多加留意.
3D電影已是趨勢, 3D電影陸續有來, 但正如早幾年的電腦動畫泛起一樣, 單靠視覺的作品都不能成功, 要一個好的劇本, 才能做出美滿成績.
評分: 6.5分
影片: 《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
導演: 添布頓 (Tim Burton)
日期: 10/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6
《愛麗絲夢遊仙境》走的是《朱古力獎門人》的路線, 以奇幻視覺重新包裝一個兒童故事. 不過相比起後者或添布頓的作品來說, 這一部是令人失望的.
添布頓選擇《愛麗絲夢遊仙境》為故事其實是選對的, 因為故事本身天馬行空, 能發揮各種視覺效果. 現在片裡視覺奇觀的確豐富, 如紅心女皇的大頭造型或隱型貓等都設計有趣. 不過, 本片的問題是故事未有加以發揮, 故事簡單加上平舖直述的敘事, 令《愛麗絲夢遊仙境》欠劇力, 對成年人觀眾來說, 難免欠新鮮感. 無論JOHNNY DEPP如何賣力, 都覺得只空有外表. 另一方面, 片中一些情節或畫面對兒童來說又有點暴力或恐佈, 未能吸引兒童喜愛. 因此, 本片變得對成人或兒童觀眾兩邊不討好. 其實, 若把故事的細節或角色再進一步發揮, 再進一步天馬行空, 跳出原有故事, 應能帶來更多新鮮感及吸引力.
繼《阿凡達》後,《愛麗絲夢遊仙境》亦以3D作賣點, 但明顯觀眾反應比《阿凡達》冷清得多, 可見觀眾不只盲目追求視覺效果, 內容仍是最重要的部分. 暫時發現3D技術仍有一個缺憾, 是近景或動作太快時會有模糊眼花的情況, 這問題在《愛麗絲夢遊仙境》特別明顯, 似乎在構思畫面或製作時要多加留意.
3D電影已是趨勢, 3D電影陸續有來, 但正如早幾年的電腦動畫泛起一樣, 單靠視覺的作品都不能成功, 要一個好的劇本, 才能做出美滿成績.
評分: 6.5分
天生不是寶貝 (Precious)
8
影片: 《天生不是寶貝》 (Precious)
導演: 李丹尼爾斯 (Lee Daniels)
日期: 10/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4
本片觸及亂倫、虐待及更重要是黑人種族等敏感題材. 能夠拍成電影並受到社會的正面關注, 導演的勇氣與堅持是非常可嘉.
家貧、體胖、黑人、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單親家庭、小時被父親性侵犯、成了未成年媽媽、育有智障女兒、被母親虐待、有讀書困難等, Precious是一個極端的悲劇角色. 面對Precious的處景, 導演的切入點是較偏向個人性. 片中從Precious的角度出發, 去看她內心如何面對生活和成長的問題, 沒有去深入探討或批評政府政策或社會制度等, 令作品更富有人性和感情. 雖然Precious的遭遇非常不幸, 但導演的目的不是要去製造煽情效果. 相反, 透過Precious的樂觀和為別人帶來希望與歡樂的性格, 帶出人人平等和永不放棄的正面訊息.
飾演Precious的嘉碧絲狄比初次演出自然真摰, 但更出色的演其母親的Mo'Nique, 用心去演繹一個不討好的角色.
評分: 7分
影片: 《天生不是寶貝》 (Precious)
導演: 李丹尼爾斯 (Lee Daniels)
日期: 10/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4
本片觸及亂倫、虐待及更重要是黑人種族等敏感題材. 能夠拍成電影並受到社會的正面關注, 導演的勇氣與堅持是非常可嘉.
家貧、體胖、黑人、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單親家庭、小時被父親性侵犯、成了未成年媽媽、育有智障女兒、被母親虐待、有讀書困難等, Precious是一個極端的悲劇角色. 面對Precious的處景, 導演的切入點是較偏向個人性. 片中從Precious的角度出發, 去看她內心如何面對生活和成長的問題, 沒有去深入探討或批評政府政策或社會制度等, 令作品更富有人性和感情. 雖然Precious的遭遇非常不幸, 但導演的目的不是要去製造煽情效果. 相反, 透過Precious的樂觀和為別人帶來希望與歡樂的性格, 帶出人人平等和永不放棄的正面訊息.
飾演Precious的嘉碧絲狄比初次演出自然真摰, 但更出色的演其母親的Mo'Nique, 用心去演繹一個不討好的角色.
評分: 7分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不能沒有你 (No Puedo Vivir Sin Ti)
7
影片: 《不能沒有你》 (No Puedo Vivir Sin Ti)
導演: 戴立忍 (Leon Dai)
日期: 1/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L2
任何繁榮的城市, 總有自己的社會問題, 總有被社會忽略的一群人. 在《不能沒有你》裡, 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女, 因女兒戶籍問題而未能上學, 兩人更被迫分離, 引起社會關注.
戴立忍採取一個較中立的角度去看這件社會事件. 政府當然處事有官僚作風, 未充分體察市民問題, 但亦是按規矩辦理, 以小孩成長為首要目的. 同樣地, 父女固然不幸, 但本身的家庭問題, 亦是導致事件發生的原因之一. 因此, 電影的焦點並不是找出誰要為事件負責, 相反地是透過展現著父女兩人為生活奮鬥和兩人間真摰的感情, 讓忙碌的都市人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雖然事件感人, 但導演沒有製造煽情催淚. 欣賞導演平實地描述兩人生活的細節, 特別是父親為了糊口如何冒險工作, 如何為兩餐費心思. 兩人生活雖然簡樸, 但充滿生活氣息. 緩緩的電影節奏是台灣電影的特色, 配合電影裡的生活的流動性, 更別有味道. 不過, 攝影方面未能充份利用環境突出戲劇的氣氛與感覺, 亦未透過光影的捕捉, 發揮出黑白攝影的魅力.
評分: 7.5分
影片: 《不能沒有你》 (No Puedo Vivir Sin Ti)
導演: 戴立忍 (Leon Dai)
日期: 1/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L2
任何繁榮的城市, 總有自己的社會問題, 總有被社會忽略的一群人. 在《不能沒有你》裡, 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女, 因女兒戶籍問題而未能上學, 兩人更被迫分離, 引起社會關注.
戴立忍採取一個較中立的角度去看這件社會事件. 政府當然處事有官僚作風, 未充分體察市民問題, 但亦是按規矩辦理, 以小孩成長為首要目的. 同樣地, 父女固然不幸, 但本身的家庭問題, 亦是導致事件發生的原因之一. 因此, 電影的焦點並不是找出誰要為事件負責, 相反地是透過展現著父女兩人為生活奮鬥和兩人間真摰的感情, 讓忙碌的都市人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雖然事件感人, 但導演沒有製造煽情催淚. 欣賞導演平實地描述兩人生活的細節, 特別是父親為了糊口如何冒險工作, 如何為兩餐費心思. 兩人生活雖然簡樸, 但充滿生活氣息. 緩緩的電影節奏是台灣電影的特色, 配合電影裡的生活的流動性, 更別有味道. 不過, 攝影方面未能充份利用環境突出戲劇的氣氛與感覺, 亦未透過光影的捕捉, 發揮出黑白攝影的魅力.
評分: 7.5分
寡佬飛行日記 (Up In The Air)
6
影片: 《寡佬飛行日記》 (Up In The Air)
導演: 積遜懷文 (Jason Reitman)
日期: 1/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12
每天可以免費周遊列國, 享受頭等式的待遇, 這不正是很多人的夢想. 但當你同時需要當上儈子手, 不斷把別人革職, 你又能否冷靜面對? George Clooney演的職業"炒魷殺手"Ryan, 不單這工作性質新穎有趣, 更吸引人的是他如何面對每天工作的非一般處境. 他看似瀟灑, 專業地看開地面對別人革職後的痛苦, 背後還有一番對自己人生觀的堅持. 全片最感動人一刻, 是任何強者亦有脆弱的一面. 當他發現人生的另一個意義, 決定放棄一直堅持的信念, 結果卻換來重重的打擊. 劇情唯一牽強的, 是Ryan去找Alex的一段. 若不想Alex發現她的真實生活, 為何會給對方自己的住址?
風趣幽默, 節奏明快, 題材新穎有趣, 固然是《寡佬飛行日記》的吸引力. 但我探刻的, 是片中帶出的積極訊息. 每個人要有希望有夢想, 而且遇上任何挫折都不應放棄, 要朝著目標繼續勇往直前, 面對挑戰. 這樣人生才有意義.
評分: 7.5分
影片: 《寡佬飛行日記》 (Up In The Air)
導演: 積遜懷文 (Jason Reitman)
日期: 1/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I12
每天可以免費周遊列國, 享受頭等式的待遇, 這不正是很多人的夢想. 但當你同時需要當上儈子手, 不斷把別人革職, 你又能否冷靜面對? George Clooney演的職業"炒魷殺手"Ryan, 不單這工作性質新穎有趣, 更吸引人的是他如何面對每天工作的非一般處境. 他看似瀟灑, 專業地看開地面對別人革職後的痛苦, 背後還有一番對自己人生觀的堅持. 全片最感動人一刻, 是任何強者亦有脆弱的一面. 當他發現人生的另一個意義, 決定放棄一直堅持的信念, 結果卻換來重重的打擊. 劇情唯一牽強的, 是Ryan去找Alex的一段. 若不想Alex發現她的真實生活, 為何會給對方自己的住址?
風趣幽默, 節奏明快, 題材新穎有趣, 固然是《寡佬飛行日記》的吸引力. 但我探刻的, 是片中帶出的積極訊息. 每個人要有希望有夢想, 而且遇上任何挫折都不應放棄, 要朝著目標繼續勇往直前, 面對挑戰. 這樣人生才有意義.
評分: 7.5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