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拆彈雄心 (The Hurt Locker)

10

影片: 《拆彈雄心》 (The Hurt Locker)
導演: 嘉芙蓮碧嘉露 (Kathryn Bigelow)
日期: 20/3/10
影院: 百老匯電影中心
座位: J5

雖然擊倒《阿凡達》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但其實兩者各有千秋. 論對電影發展的重要性,《阿凡達》絕對寫下里程碑, 但撇開技術只比較內容與背後理念, 《拆彈雄心》 則較勝一籌.

《拆彈雄心》最突出的是劇情緊湊, 寫實感強. 從一開場的拆彈場面便令人憋著氣息, 之後如沙漠槍戰等都, 每次任務都驚險緊張. 人物角色方面以占士的角色設計最立體, 他自大、衝動、欠團隊精神、害怕負擔, 但另一方面又重情重義, 為了替碧咸報復而不顧自己危險.

《拆彈雄心》 沒有對這場無情戰爭外的政治或背後環境多加著墨, 而從人出發, 細寫士兵在戰爭中的生活工作所面對的問題. 我覺得片中帶出一個疑問, 究竟這危險重重的拆彈工作或這場戰爭的目的何在? 一方面恐怖份子不斷放炸彈發動襲擊, 一方面維和部隊不斷四處拆彈, 影片裡從沒有交待每次炸彈襲擊的目的, 卻更突顯這場戰爭的無意義.

評分: 8分

3 則留言:

Junnie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Junnie 提到...

你好, 路過看到你的影評, 我也有看這影片, 個人很喜歡. 見到你的問題, 個人有一點小分享. 其實伊拉克和阿富汗早在與美國開戰之前, 各有一段內戰時期, 而且在內戰年間, 政府和叛軍雙方都埋下了很多地雷和炸彈, 以致與美國開戰之後, 美國需要大量拆彈兵拆除這些炸彈, 以方便戰事行進.

由於美國偏幫以色列, 以致中東的阿拉伯國家都非常仇恨美國, 所以當地的反美情緒, 引起很多對美軍的襲擊. 當地人不單沒有感激美軍幫他們拆除炸彈, 反而處處想要報復美軍. 我想,導演也想藉此帶出這場戰爭的荒謬.

至於戰爭的目的,大概,只有美國政府才知道.

長人 提到...

謝謝你的分享.
同意你的意見, 我也認為導演最想表現的是戰爭的荒謬.